2025年3月,中国减持189亿美元美债,持仓规模被英国反超降至全球第三。这已是

袁绍八点 2025-05-17 18:14:48

2025年3月,中国减持189亿美元美债,持仓规模被英国反超降至全球第三。这已是自2022年4月以来,中国美债持仓连续第36个月低于1万亿美元,过去三年累计减持超2800亿美元。这场持续的外汇储备“瘦身运动”,既折射出中国金融战略的主动调整,也牵动着中美博弈的敏感神经。 减持背后的三重逻辑 中国对美债的“脱钩”并非临时起意。从2022年俄乌冲突后美债冻结俄罗斯资产的先例,到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美债价格剧烈波动,持有美债的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双重攀升。国内金融机构普遍的高杠杆现状,这或许促使通过减持美债优化外汇资产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也需要更多元化的储备配置支撑。 美国债务的“钢丝绳平衡术” 尽管美国国债规模已达36万亿美元,但3月海外资金仍净买入1618亿美元长期证券,显示全球资本尚未完全“用脚投票”。中国作为美债第二大持有者(现第三)的减持固然引发关注,但美国国债日均交易量超6000亿美元的市场深度,短期尚能消化这类调整。真正值得警惕的是“蝴蝶效应”——若更多国家效仿减持,可能推高美国融资成本,动摇其债务循环模式。 中美博弈的微妙棋局 中国减持美债常被解读为“金融武器”,实则更具战略防御属性。市场对高杠杆主体的估值审慎态度,与央行管理万亿美元级外汇储备的风险管控逻辑异曲同工。中美在产业链、科技等领域的博弈越是激烈,保持金融领域的“斗而不破”越是关键——毕竟中国仍需美元体系支撑外贸,美国也依赖全球资本消化债务。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袁绍八点

袁绍八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