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画面真是让人忍俊不禁!美国表示:中国的造船业太强大,美国可不能依赖中国的造船业,我们要振兴美国造船业。美国人一合计,这事该怎么办呢?结果一拍脑门,决定对中国造的和运营的货船收“港口费”,想着这招能让美国造船业重新崛起! 美国对中国造船业的“港口费”政策,原本是想通过增加中国货船进入美国港口的成本,倒逼本土造船业振兴,减少对中国船的依赖。 但政策一出台,美国液化天然气行业瞬间就感受到了压力,美国在2023年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每天上百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需要大量现代化专业运输船来运送。 而具备这种造船能力的企业大部分都在中国,美国本土的造船厂早在这些年全球分工的浪潮里,转型重点放在军舰和高端特种船舶方面,民用和能源运输船的建造能力非常有限。 长期以来,美国的能源产业其实非常依赖中国造船业,全球约八成的新造大型液化天然气船订单来自中国船厂。 不管美国多重视自己石油天然气的出口份额,离开了这些现代LNG船,实物出口就成了空中楼阁。 美国的政策制定本想切断对中国的产业依赖,却没想到首先被自己国内的能源巨头抵制。 美国能源相关行业集体指出,按现有造船水平,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自给自足地造出大量高标准LNG运输船。 而且现有船舶定单的交付周期动辄两三年,靠增加“港口费”只会把成本向本土企业转嫁,最终损失的还是美国自己的出口生意。 这一政策引发的行业震动不光体现在经济系统,还折射出全球产业链的复杂。 中国能够占据全球造船业优势,除了劳动力、规模采购和制造体系,还有技术积累,长期的订单训练出了完善的工业能力。 美国固然有重工业和高技术底子,但这些年以市场换成本的逻辑,导致相关产业在民用和能源领域的竞争力下滑,一旦遇到实际需求,就不得不面对被“卡脖子”的现状。 全球化的产业链已经成型,在高技术、系统集成、资本密集的产业部门,任何一方的强行脱钩都会引发自身连锁反应。 这件事情说明,政策不能仅凭一时情绪,更要有对产业全局和全球现实的准确判断。 如今全球商业和产业协作已经密不可分,不是想切就能切开的,美方“自立门户”的初衷可以理解,但操作上如果忽视了产业链之间的密切联系,再多的政策红利只会变成纸上谈兵。 美国被迫反思自己产业基础的实际能力,也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们都应该注意的。 其实,面对复杂的国际供应链关系,各行各业都该深刻算清成本和收益,既要发展自有能力,也不能轻易丢掉合作红利。
美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画面真是让人忍俊不禁!美国表示:中国的造船业太强大,
霁雪寒松
2025-05-06 12:40:2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