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5月哈尔滨发现了一座令人毛骨悚然的金代古墓,一口棺木中躺着一男一女两具遗骸,令人头皮发麻的是,女遗骸脸上竟然盖着一条黄毛巾,而两人竟穿着“脚蹬裤”,专家认为,女子是被殉葬的。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8年5月,哈尔滨郊区一户李姓人家翻修旧宅,工匠在挖地基时,铁锹“咣”的一声撞上坚硬物体,清理浮土后,一块青灰色石板缓缓露出,表面刻有风化已久的莲纹与云气纹,棱角尚在,造工非凡。 众人意识到这是件不寻常的东西,随即报告了文物部门,数小时后,考古队带着仪器工具赶到,开始对这一突发发现进行发掘。 石板下藏着一座完整封闭的墓穴,墓室结构厚重,地砖以青砖错缝铺就,四壁抹灰犹存,主室中间摆放一具硕大的石棺,两米有余,棺盖用铆铁封死,边角安插铜销固定。 封棺方式古朴坚固,显然不是普通百姓所能享有的,经过缓慢撬动,棺盖在沉重的空气中被揭起,一股混杂着泥土与旧物的气息扑面而来,棺内静卧两具遗骸,男左女右,并肩而眠,神情宁静。 男尸衣饰褪色,但可见金线纹样缠绕领口,腰间佩一方铜印,女尸面部蒙着一块已经泛黄的绸布,四角压着铜币,指节收拢,发间夹杂着断裂发簪,眉骨下陷,肋骨有断裂迹象。 最令专家惊疑的是,两具遗骸皆穿着紧身窄脚长裤,质地为细密织锦,裤脚缝着皮质小扣。 这种服饰构造与现代“脚蹬裤”颇为相似,既便于骑射,又不同于传统的金代袍服,为研究金代衣冠制度提供了罕见实物资料。 棺内还发现了一尊高约半米的羊脂玉螭龙,盘身处雕刻八宝纹饰,龙眼处嵌有宝石,制作工艺异常精湛,角落中,一块碎裂成三瓣的石碑上,隐约可辨“赵氏”“齐王”等字样,引起专家极大兴趣。 随葬品中,一块玉牌引发关注,正面刻着“柔福”二字,背面则是密密麻麻的契丹文字,经过比对,这与金代贵族女性封号相关联,进一步验证墓中女子非同一般身份。 男尸旁的铜印清理后,现出“完颜晏印”篆刻,印证其为金太祖宗室完颜晏,史载其曾领兵南征,与宋室有复杂交往。 女尸身份经多方交叉考证,最终锁定为北宋徽宗之女赵金姑,在靖康之变中被俘,后为金国所封,记载寥寥,仅一句“入金为夫人”。 专家对女尸展开病理分析时,在其发根处检出微量砷元素,指甲缝中尚存朱砂残留,推测其死因可能为服毒,且存在外伤痕迹,推论她并非自然死亡,而是遭遇殉葬处置。 结合棺中其他细节,女尸身份悲剧色彩日益凸显,她所盖的黄绸布非同寻常,为北宋宫廷所制的蹙金绣,极为珍贵,在金代已属罕见。 而布角压铜币的手法,来自民间压制冤魂的习俗,寓意镇邪避祟,似有将不安灵魂封存于棺的意味。 棺中还藏有一对青铜合卺杯,杯底以契丹文刻“百年好合”四字,造型对称,纹饰精雅,种种迹象显示,这并非单纯的殉葬,而极可能是一场政治联姻后悲剧性的共同葬礼。 男主贵为宗室,女方虽是降国公主,却仍享有一定体面,只是合葬之中,一人似安然就寝,另一人却满身创痕,这对比之下,更添凄然。 墓中所出之物种类繁多,玉器、金饰、陶瓷俱全,其中不乏上乘之作,尤其是鎏金银壶上的狩猎图案,生动描绘金人骑射场景,背后还刻有身着宋服女子的轮廓,似为赵金姑的形象写照。 棺木南侧,出土一个陶罐,内盛发霉干枣,经分析系陪葬“早生贵子”之意物品,寓意成婚之吉。 这座古墓的发掘,不仅填补了金代宗室葬制的空白,更以实物佐证一段尘封历史,它将北宋王室命运、金人宗室政治与生死观一并凝固于一口棺中,也为人们留下了无数未解之问。 在墓地原址立起文物保护碑后,附近村民每逢清明仍有人来烧纸,据说是给那位赵姓公主送去故乡点心,一如她生前最想回望的江南。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东北网新晚报——《800年前公主死亡案告破 金史专家揭露了金代齐国王墓的秘密》
1988年5月哈尔滨发现了一座令人毛骨悚然的金代古墓,一口棺木中躺着一男一女两具
如梦菲记
2025-05-04 15:43: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