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XX基底乳”是不是“植脂末”的事件,看了正反双方“包括许多媒体和自媒体”的发声,真不知道说什么好。迄今为止看到的所有发言,包括“专家表示”,似乎没有一个人去看过行业标准中“植脂末”的定义,都还在那里扯“植脂末用氢化油,含有反式脂肪”。
截图是“植脂末”的行标定义。简单说,只要主料是糖(以及糖浆)和油脂,最后干燥成粉末或者颗粒,用途是饮料的增白/改善口感,就符合“植脂末”的定义。不管油脂是不是氢化的,不管有没有乳制品,也不管用不用(或者用什么)食品添加剂,都不影响它是不是“植脂末”。
而现在,食品行业有“液态植脂末”的说法,也就是植脂末的定义中去掉了“干燥成粉末或者颗粒”的要素,只要主要原料是糖/糖浆和油脂,用途是饮料的增白/改善口感等,就是“液态植脂末”。基于此,现在奶茶咖啡行业中大量使用的“基底乳”“厚乳”“椰乳”等,都是“液态植脂末”。
争论中发言的人所说的“植脂末”,都是若干年前常见的产品——在过去,确实普遍采用“部分氢化植物油”作为植脂末的油脂来源。而行业发展到今天,即便是用氢化油制作的植脂末,也通过技术的改进使得反式脂肪的含量非常低了。
发言各方也都在掰扯“基底乳是不是科技与狠活”。但“科技与狠活”本身就是无知的流量博主对“合理合法的食品原料与技术”的污名化表达。去掰扯一种原料是不是“科技与狠活”,本身就跳入了一个“名词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