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魏•元玕墓志,为何是个重磅魏碑?

坚持走路 2024-12-09 17:58:03
P1-4,《元玕墓志》,辽宁省博物馆 P5-6,魏碑《元玕墓志》,陶兰泉旧藏,章钰藏拓 【元玕墓志并盖】 东魏 天平二年(535) 书体与行款,正书25×25字的格式、排列整齐划一。这种字体和格式在当时的碑刻中较为常见,反映了当时书法的规范和标准。 《元玕墓志》是一个重磅魏碑—— [一R] 首先,从整体上看,《元玕墓志》的书法风格端庄秀丽,字形结构严谨。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既符合书法的规范,又富有变化。例如,“元”字的结构匀称,笔画之间的空间分布得当,给人一种和谐统一的感觉。 [二R] 其次,在笔画方面,《元玕墓志》表现出流畅自然的特点。笔画之间连贯而不失节奏感,既有力度又不失柔和。例如,“玕”字的横画和竖画都显得平稳有力,而撇捺之间则流转自如,仿佛有水墨在纸上自然流淌的感觉。 [三R] 还有,在结字方面,《元玕墓志》善于运用对比手法,使字形既和谐统一又富有变化。通过疏密、大小、斜正等对比,营造出一种动态平衡的美感。例如,“志”字的左右两部分虽然大小不同,但通过笔画的巧妙处理,使得整个字看起来既协调又富有变化。 [四R] 此外,《元玕墓志》的书法还表现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气质。这种气质不仅体现在字形的构造上,更体现在笔法的运用上。元玕在书写过程中,注重笔法的变化和丰富性,使得每一个字都仿佛有着独特的生命力和个性。 例如,“年”字的笔画起伏有致,既有轻重缓急的变化,又保持了整体的和谐统一,展现出古朴典雅的美感。 元玕,字叔珍,是河南洛阳人。他的高祖是广平王,是烈祖道武皇帝的第七个儿子;他的曾祖父是仪同、南平康王;他的祖父是尚书、南平安王;他的父亲是炖煌镇将,哥哥是光州刺史、南平王;他的伯父是太傅、司徒、京兆王。他的家族世代都是皇亲国戚,有的出仕在外担任要职,有的入朝担任辅政大臣。 元玕最初担任秘书郎中,不久又兼任中书舍人,负责综合协调皇帝的言辞,传达皇帝的命令。后来他转任光禄丞,尽心尽力,竭诚奉公。当时正值泮宫初建,璧水澄清,元玕跟随父兄领军尚书令叉为营建明堂太将,担任主簿,不久因忧解职,又兼任司州别驾。后出任荥阳郡太守,兼任郡都督。 后来被改授为宁远将军、太尉参军。当时正值战乱时期,他又被任命为平南将军、太中大夫、武卫将军,负责守卫皇宫,出入于宫廷之中。 天平二年四月十四日因病在洛阳的正始里去世,葬在景陵东山之处,享年四十四岁。天平二年七月廿八日壬申日,元玕下葬。

0 阅读:16
坚持走路

坚持走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