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又立大功了!斥巨资9亿,将黄河水引入沙漠中,如今沙窝变“金窝”,牧民乐翻了

哄动这史记 2024-12-08 02:09:10

内蒙古又立大功了!斥巨资9亿,将黄河水引入沙漠中,如今沙窝变“金窝”,牧民乐翻了! 将沙漠变成绿洲,在寻常人眼中,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可谁能想到,号称基建狂魔的中国,竟然真的把这件事情变成了现实。   曾几何时,库布其沙漠也是一片祥和,座座古城坐落其上,牛羊成群,可现如今,这里却是终日的干旱,放眼望去,除了沙地之外,只有潦草的几株干枯植物。   而更令人担心的是,库布其沙漠距离北京仅有数百里之遥,倘若大风一起,便会卷起沙漠,席卷我国首都。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早在几十年前,我国便下达了造林退沙的命令,那么,内蒙古又是如何落实这一政策的呢?   上世纪80年代,一批批党员干部发挥起了模范带头作用,率先投入治沙浪潮之中,而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种树。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辛苦的工作者们在几十年的岁月中,已经实现种植7万亩作物的壮举。   与此同时,他们更是采用了先进的种植方式,例如,在尚未完全退化的地区,以杨树、柳树此类能够阻挡风沙的大型树木为主要种植作物,而在极度干旱地区则用沙松这种耐旱之物进行固化土地。   但仅是如此,只能保证地下水减少流失,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于是,内蒙古政府又提出了另一项治沙举措,那就是引水。   2013年鄂尔多斯市大力推动引黄入沙工程,顾名思义,这项工程就是将黄河水源引入库布其沙漠。   不过在选址上,政府却陷入了难题,黄河由东向西汩汩而流,长达万里,若是从农业地区抽水,难免会给当地造成影响。   综合考虑下,引黄治沙工程的第一个口子最终决定于杭锦旗地区施工,此地在冬季经常会发生凌汛,花费不少人力物力,若是内蒙古能够把祸水引走,自然是两全其美。   这项工程前前后后花费4000万余元,修建了近40km水渠,而他所带来的收获也是立竿见影的。   在黄河水源的帮助下,目前库布其沙漠已经出现了100平方公里的湿地,之前飞走的鸟儿也再度回归。   现如今,库布其沙漠已经形成了绿洲,而环境的改善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当地村民甚至还用黄河水做起了水产养殖,不少游客好出于好奇纷纷赶往此地一探究竟,而库布其沙漠也成了世界治沙的标杆。   曾经库布其沙漠被誉为“死亡之海”,可现如今,他却是一片生机昂扬。   在这背后的一切均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当地群众的辛勤付出,正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想必在百年之后,内蒙古地区的人民还会为这项引黄治沙工程而津津乐道。   信源:光明网-2024-08-18—库布其沙漠:从漫漫沙海到“蓝色海洋”

0 阅读:3
哄动这史记

哄动这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