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病是“补”出来的!4种“伪养生”的行为,很多人还天天做 很多人都觉得补充营养是增强体质的关键途径。但2024年《自然-衰老》期刊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揭示,营养过剩非但不能延年益寿,反而可能促使机体老化加速,诱发组织损害及髓系炎症反应,二者协同作用下,器官衰老进程显著加快。 当今社会,追求高品质饮食以滋补身体的风潮盛行。但值得注意的是,过度进补有时适得其反,招致健康问题,这些“养生误区”务必警惕! 1、吃肉进补,小心增加肠癌风险 频繁大量食用肉类,将显著提升罹患肠癌的风险。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专家李心翔指出,高蛋白及高脂肪饮食在肠道内经由厌氧菌分解,易产生亚硝胺、酚类、胺类等致癌化合物。 同时,高脂肪饮食促进胆汁分泌,胆汁成分增多亦可能在肠道内促成致癌物的形成。加之蔬果摄入不足导致的便秘问题,使得有害物质及致癌物长时间滞留肠道,从而增加肠癌的发病率。 2、营养过剩,小心增加胰腺炎风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肥胖及高脂血症患者日益增多,由此引发的急性胰腺炎病例亦呈上升趋势。胰腺炎的发生与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密切相关,而甘油三酯的升高很大程度上源于不当饮食习惯,尤其是过度饮食、长期高脂饮食等。 3、喝汤进补,小心增加痛风风险 汤品常被视作滋补的上佳选择,人们普遍认为炖煮时间越长,营养越丰富。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营养科关阳指出,汤的营养价值与炖煮时间无关,短时间内炖煮即可产生鲜美口感。研究还发现,炖煮时间延长,核苷酸含量随之增加,而核苷酸正是痛风元凶嘌呤的代谢产物,意味着长时间炖煮的汤品更易诱发痛风。 4、保健品补肾,小心吃多伤肝脏 盲目服用保健品,超过肝脏处理能力,将对肝脏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引发药物性肝损伤,极端情况下甚至导致肝衰竭。药物性肝损伤初期症状往往轻微且不易察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厌油、肝区疼痛及上腹部不适等消化系统症状。伴有胆汁淤积的患者还可能出现皮肤黄染、大便颜色变浅及全身瘙痒等症状。
很多病是“补”出来的!4种“伪养生”的行为,很多人还天天做 很多人都觉得补充营
奇妙本草
2024-11-07 18:56:36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