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学良的立场出发,他当年不抵抗,至少有以下这些原因:
原因一:张学良知道自己打不过日本,他从没想过和日本开战,也从来不敢和日本开战。
原因二:蒋介石在此前和张学良有过电报来往,蒋介石给张学良的意见是:假如日本人在东北挑衅,我方应不要还击,以避免事态扩大。(《中华民国史事日志》1931年7月12日蒋介石电张学良:“现非对日作战之时”)
原因三:张学良心里很清楚: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打起来,南京不会派兵增援,而且连财政支援也没有,但是,日本会派兵增援关东军,那样就意味着,张学良以东北军一军之力,对抗整个日本帝国,而东北军是张学良的命根子,中央不增援,把东北军打光,张学良把家底拼完,最后将一无所有。
原因四:在1931年之前,中日之间发生过很多回的冲突,每次中方不抵抗,后来都没有扩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28年的“济南惨案”,所以,从张学良的视角出发,他认为这次和济南惨案应该也一样,只要我不抵抗,日本人自觉无趣,他们自己就会撤兵,只不过,张学良这一次错判了形势,他完全没有想到:这次是真的不一样,日本人不但不撤兵,而且还鲸吞了东北三省。这事的结局,完全出乎张学良的意料。
不过,说东北军在九一八事变的时候“一点也没抵抗”,其实也不符合事实,举例说,东北军的王铁汉、马占山、黄显声等部分部队,还是有抵抗的。


冬草夏虫不语冰
这些不是关键!关键是少帅压根认为鬼子不会真搞他,因为他和关东军司令官等是朋友,他在鬼子国内政坛也收买了一些政客,他也代表鬼子的利益,搞掉了他,鬼子会与苏联直接在东北对抗,失去了缓冲喽!老帅是有所准备的,由杨宇霆负责防范鬼子沈阳驻军的异动,还专门修了战备公路供调兵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