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耗的本质:无法允许失控,不愿放过自己

隔热额心理 2024-09-13 14:52:07
· 最近看到一个话题:我明明非常努力了,每一件事都全力以赴,努力到身体和心理都筋疲力尽,为什么仍然“一事无成”? · 这个难题,困扰了很多人。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这样心累的体验? · 比如,别人随口说的一句话,你会记在心里,暗自揣摩这句话的含义。一件事还没开始做,就已经在预想接下来的结局。就算做了,事后又经常反思自责,陷入拖延—自责—拖延的怪圈。 · 心理学上对这种行为的解释是:自我控制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个体即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长期的内耗会让你感到疲惫。 · 我发现,内耗者有一个共同特性,穷思竭虑。当有事情做得不太好、或者自己的状态一般时,他们会不停地复盘和检讨自己。他们觉得,如果放过了自己,就是在承认自己的无能和无价值。 · 同时,思考太多就意味着,行动会变得很少。所以,太内耗的人总是呈现出“因小失大”的模式,他们要和问题纠缠,宁愿牺牲生活,没把问题想明白前不敢做事情,然后又因为没做事情陷入更深的内耗。 · 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说:“有时,房间的门并未上锁,只不过它是向内打开的,一个人如果总是向外推,而没有向内推,就会被困在这个没有上锁的房间内。” · 也许你是出于对现实的实际看法而持悲观态度,但有时候放松一下,找寻快乐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面对问题时,要关注解决方案而不是问题本身,这样你就不会沉溺于糟糕的事情中。 · 以下这4件事,你完全没有必要管: 1、已发生的事,过去的事情已成定局。过度操心只会增加痛苦和烦恼,珍惜当下才是人生真谛。 2、未来的事,只要做好规划,脚踏实地努力,成功自然会到来。 3、无法改变的事,有些事情超出了我们的控制范围,如天气的变化、他人的生死离别等。与其纠结不如接受并尽力而为。 4、他人的是非,不要过多参与他人的纷争,未知全貌,不予置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去爱自己。 · 人生短暂,我们不应把时间浪费在与人斤斤计较上也不应对自己过于苛求。尽力而为,顺其自然,无愧于心才是真谛。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