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晁盖究竟做错了什么?宋江为何一定要置他于死地?晁盖为人坦荡,素有江湖侠义风范,却败于衙门口出来的、黑白通吃的宋江手下,让人感叹! 晁盖时期的梁山,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兄弟们在一起其乐融融,可以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畅快无比,加上文有吴用,武有林冲,这才是真正的具有梁山味。 衙门口出来的宋江上了梁山以后,梁山的生存环境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宋江来到梁山以后,他不甘久居人下,虽然已然位居第二,但是对排名第一的晁盖表面尊重,内心却是瞧不起。 那怎么办呢? 宋江就另辟蹊径,打着为兄弟们前程考虑的旗号,暗地里和吴用及其他头领谈论响应朝廷招安一事,从内部瓦解,有意将梁山兄弟分为两派。 在梁山,晁盖的班底主要是以智取生辰岗的兄弟为主,如: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林冲、朱贵、杜迁、宋万、白胜、公孙胜等。本来吴用也算一个,但是吴用后来看到宋江的势力大增,就改弦易辙,倒向宋江。 而宋江的班底就十分强大,如:吴用,秦明,花荣,武松、朱仝,戴宗,李逵,雷横,戴宗,黄信,吕方,郭胜,孔明,孔亮,宋清,郭盛,宋万,吕方,郁保四,王英,扈三娘,燕顺,郑天寿,石勇,欧鹏,蒋敬,马麟,陶宗旺,杨林,裴宣,邓飞,汤隆,焦挺,孟康,鲍旭,朱富,李云等。当然还有来自二龙山、少华山、桃花山等人数众多的兄弟,几乎占据梁山的绝大多数。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此时宋江的势力已经压过了晁盖,几乎让晁盖喘不过气。 宋江的这些兄弟基本上是听从宋江的安排,他们对于晁盖只是表面上的尊重,如果遇到重要的事情,需要表决时,如果宋江不同意,他们也是不会同意的,这一点,可以从攻打曾头市看出来。 曾头市的曾家五虎打着旗号:扫荡梁山清水泊,剿除晁盖上东京。生擒及时雨,活捉智多星。 对于曾家五虎的挑衅,晁盖决定攻打曾头市。 这时候宋江知道机会来了,他知道晁盖这个人耿直仗义,他先是假意请战,其实他知道晁盖是不会同意他去的,结果晁盖没有同意宋江去,决定自己亲自出马。 在点兵派将时,宋江的那些兄弟看到宋江没有出战,都懒得理晁盖,没有人愿意随军出战,宋江也没有出来表态,只是沉默。 此时晁盖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宋江已经成功的将自己架空,无法指挥宋江带来的兄弟,只能带自己手下的几个兄弟,林冲、阮氏三雄,刘唐等少数人出发了,此时吴用也彻底选择倒向宋江,没有随军出发。 面对对手曾家五虎还有武艺高超的教师爷史文恭,晁盖带来的这几个人明显不是对手,最后晁盖中毒箭身亡。 晁盖在临死前还清醒的,他基本上看透了宋江的为人,并没有将梁山头领之位传于宋江,而是留下遗言:谁为他报仇,谁就是梁山之主。虽然此事作用不大,也表明了晁盖的态度。 梁山最后的结局大家也知道了。 那么宋江为什么一定要置晁盖于死地呢?晁盖究竟做错了什么? 我认为,宋江之所以要置晁盖于死地,主要是晁盖阻挡了他的发展前程。对于宋江那些所谓的为兄弟们谋出路,都是一个幌子,接受朝廷招安,只是宋江为自己前途着想的其内心真实想法。 因为宋江是衙门口出来,心里明白,想向往更高仕途发展,必须获得宋徽宗或高俅他们的好感,必须处理好梁山与朝廷的关系,如果解散梁山,自己手里就没有筹码,那得不偿失。 最好的方式就是接受朝廷招安,而自己手握兵马,拥有谈判筹码。而想要实现这一想法的前提,就是要除掉晁盖,自己当上梁山头领之后,才有可能实现。 晁盖本身并没有犯错,主要是晁盖为人太耿直了,江湖义气太重,起初过于相信宋江。
梁山晁盖究竟做错了什么?宋江为何一定要置他于死地?晁盖为人坦荡,素有江湖侠义风范
在红墙说史
2024-04-28 09:26:04
1
阅读:141
老李
书中写的是晁盖带人截了法场,救了黑三郎,自找的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