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攀比”带来过重的人情负担,是每年春节的老问题。一些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甚

熊丙甲看教资 2024-02-12 09:06:33

“压岁钱攀比”带来过重的人情负担,是每年春节的老问题。一些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甚至由此不想回老家过年。 “红包攀比”本身就是对压岁钱意义的扭曲,动辄几百上千的红包,不要说对年轻人是负担,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负担。当“红包攀比”成为风气后,大家以给红包的多少,来评价关系关系亲疏或是否大方,就让发红包不再只是图喜庆、吉利,而是成为经济负担、人情负担。 “红包攀比”对引导小孩子形成正确的财富观,也是不利的。近年来,针对部分中小学生春节期间收到几千上万红包,舆论一直讨论压岁钱究竟归谁,并关注该怎么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红包。从法律角度说,孩子获得的红包,就归孩子,哪怕父母(监护人)也给了其他孩子红包。当红包成为成年人间的攀比时,孩子也会计较红包的大小。如据报道,曾有人只给小孩10几元的红包,孩子嫌红包太小,把红包扔到一边。给孩子“小额”红包,强调红包的祝福意义,也才能让孩子正确对待红包,不是把过年获得红包,作为自己的“挣钱之道”。 有一些人给小孩红包,是和资助学业联在一起,这其实需要分开。红包的归红包,资助学业的归资助学业,压岁的红包给孩子图喜庆、吉利,资助学业的则应该给父母(监护人),以明确其用途。红包不在于大小,而对亲戚孩子的学业资助,则要视亲戚的家庭情况而定,这是更具人情温度的。 减轻红包负担,年轻人之间约定给小孩发“小额红包”,这是值得提倡的好做法,是以更务实、更轻松的态度看待红包,不为面子、虚荣、人情所困。实际上,不仅对红包的态度在转变,近年来,部分年轻人的就业观也更务实,如在长辈还存在“面子就业”观,希望从事光鲜职业的情形下,有一些年轻人选择不符合“面子就业观”的灵活就业、另类就业,如名校毕业的研究生开烧烤店、卖臭豆腐等,这是从自我的内心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与生活方式。

0 阅读:0
熊丙甲看教资

熊丙甲看教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