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拉成“千手观音”,“小手拉大手”该消停了! 当前,一些地方职能部门通过各

熊丙甲看教资 2024-02-11 08:06:38

孩子被拉成“千手观音”,“小手拉大手”该消停了! 当前,一些地方职能部门通过各种渠道推进各自工作进校园,“小手拉大手”成为响亮口号,和娃娃八竿子打不着的工作也要“从娃娃抓起”。小小年纪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懂,还要向父母解释和宣传相关政策。不少教师戏称,各类“小手拉大手”活动生“拉”硬“拽”,把孩子拉成“千手观音”。 与“从娃娃抓起”对应,就是教师要频繁布置、检查、上报“小手拉大手”任务,这是教师非教学负担沉重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很多基层教师反映这一问题日益突出,但是,地方职能部门却并这么认为,还依旧把“小手拉大手”推进“进校园”工作,作为部门开展某项工作的基本思路,把具体推进情况作为工作业绩。 要治理这一问题,必须明确学校的职责边界,不能把什么任务都朝学校这个“箩筐”里装。学校的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构建地方良好的教育生态,要明确限制“进校园”事项,警惕职能部门把干扰学校办学、分散教师教育教学精力的“进校园”事项包装为“大教育”、“大管理”,作为工作“亮点”推进。从实际工作效果看,诸多“小手拉大手”任务,源于部门职能不分的形式主义工作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职能部门在推进工作进校园时,并非偷偷摸摸,而是光明正大地叫响“小手拉大手”,不但写入工作方案,还有明确的检查,以及舆论宣传,对“小手拉大手”工作做得好的学校、教师还有表彰。对于职能部门开展这些进校工作,如果有教师提出不同意见,教师不但得不到舆论支持,还会被视为不配合有关部门的工作,被有关部门约谈。 比如,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的教育,就出现了抓学生戴头盔进校园,要求学生必须戴头盔才能进校园,以此“解决”交通安全管理部门长期来难以解决的难题。这就是让学校来完成交通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但在建文明城市,抓安全管理的整体要求下,学校、老师难以拒绝,如果拒绝,就会被认为是不配合整体工作。毕竟,教育部门也是所有政府职能部门之一,学校的校领导也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教师的考核、评价都由主管部门进行。 这种情况不改变,就可能一边是教师抱怨各种进校任务太多,学生被拉成“千手观音”,自己被拉得六神无主,一边是各种“小手拉大手”任务依旧层出不穷。地方政府在布置有关工作时,教育部门、学校都要领回相应的落实该项工作的“进校”任务。 另外,近年来,还存在一种情况是,地方政府的教育局局长越来越多由乡镇与政府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他们还会主动要求完成“进校”任务,把学校作为一级下属机构对待,而不考虑学校的职能与其他政府部门的职能是不同的。 对此,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要选优配强教育部门领导干部,特别是县级教育局局长。教育局长的配备,对于地方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局长要懂教育、懂教育管理,不能像管其他行政部门那样管教育部门、学校。 从根本上说,要杜绝不合理的进校任务进校园,布置给教师、学生,需要建立新型的政府管理学校的模式。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政府及其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监管机制,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和承担相应责任。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减少对学校办学的干扰,应明确动辄给学校、老师布置各种“小手拉大手”任务,就属于干扰学校办学,破坏地方教育生态,而不是什么好的工作方式。要把给学校布置“小手拉大手”任务情况,作为评价地方教育生态的负面指标之一,以此推进地方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转变推进工作的思路。 原载新京报

0 阅读:57
熊丙甲看教资

熊丙甲看教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