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马天宇挣了700多万,他立刻给两个姐姐买房买车,可是事后却与姐姐保持距离,他说:“我们虽然是亲姐弟,但以后还是不要来往了。” 马天宇拿到钱的第一件事,就是拉着两个姐姐去看房、挑车,一心想让姐姐们彻底告别以前的苦日子。 姐姐们跟着他跑遍了城区的楼盘,看着宽敞明亮的房子,摸着新车的方向盘,眼里全是感动,以为这一家子总算苦尽甘来,以后就能热热闹闹地共享富贵了。 可谁也没料到,没过多久,马天宇特意约姐姐们在一家安静的茶馆见面,开口说的一句话,却让姐妹俩瞬间心凉了半截,他说虽然大家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弟,但往后还是尽量别来往了。 好好的怎么突然要断联?周围不知情的人听说了,都觉得马天宇是发迹后变了心,赚了大钱就嫌弃老家的姐姐,难免背后议论他“冷血”“忘本”。 可只有马天宇自己清楚,这句话背后藏着多少无奈,根本不是外人想的那样。 他打小就命苦,家里条件差,几间破旧的平房逢雨天就漏,屋里摆满了接水的锅碗瓢盆,叮当声成了童年最深刻的记忆。15岁那年,他不得不离开家外出闯荡,临走前,大姐在纺织厂没日没夜干了半年,把攒下的200块私房钱硬塞给了他。那钱皱皱巴巴的,边缘都磨起了毛,带着姐姐手心的温度,还有一句藏在心里的“别省着,别受委屈”。 这200块钱成了他北漂的救命钱。在北京,他住过月租300块的地下室,潮湿的环境让他满身长湿疹,夜里痒得睡不着;为了省钱,他一天只啃一个馒头,就着姐姐寄来的咸菜喝自来水。可打电话回家时,他却总骗家人“顿顿有肉,过得好着呢”,就像小时候姐姐们总把饭桌上唯一的鸡蛋夹给他,自己却啃着没油的窝头,说“不饿”一样。 这种藏着疼惜的“欺骗”,是他们姐弟间最特别的默契。 所以真等挣了大钱,他第一反应就是把姐姐们当年的付出加倍还回去。给大姐买房子时,他特意叮嘱中介要选朝南、采光好的,就想让姐姐冬天能舒服地晒太阳织毛衣;给二姐挑车,优先考虑空间大、安全性高的,方便她日常接送孩子。 物质上能给的,他都想一次性给足,可钱能改善生活,却挡不住娱乐圈的是非纷扰。 真正让他下定决心和姐姐保持距离的,是之前经历的一场噩梦。2006年他刚出名没多久,就被卷进了“包养”的恶意谣言里。这些不堪入耳的闲话很快传到了农村老家,最疼他的爷爷听了之后,气得病情急剧恶化,最后离世时,因为被公司禁足,马天宇连爷爷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跪在爷爷灵堂前,他看着冰冷的棺木,心里像被刀扎一样疼,那时候他就明白,娱乐圈的聚光灯不仅有光彩,更有杀伤力,自己这个“名人”身份,就是个自带风险的“风暴眼”。 到了2010年,随着他主演的电视剧热播,片酬越来越高,关注度也跟着暴涨。 那些嗅觉灵敏的媒体像闻着味的鲨鱼,纷纷跑到姐姐家楼下蹲守,扒拉家人的隐私,跟着大姐去菜市场,甚至在学校门口围堵接孩子的二姐。有一次,他无意间看到小外甥被闪光灯吓得躲在二姐身后大哭,当年爷爷离世的痛苦瞬间涌上心头,他彻底怕了。 他怕姐姐们也被这些莫须有的流言蜚语缠上,怕她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更怕她们步爷爷的后尘,因为自己受委屈、遭伤害。思来想去,他只能用“疏远”这种最笨的办法,为姐姐们筑起一道保护墙。 那句“别来往了”,根本不是嫌弃,而是想止损。 姐姐们也懂他的良苦用心,从来没怪过他。大姐搬进宽敞的三居室后,依旧像以前一样去菜市场砍价,过着朴实的日子;二姐开着新车接送孩子,从不跟邻居炫耀弟弟是大明星。马天宇也格外小心,很少在公开场合提家人的细节,过年回家都像“做贼”一样避开媒体,给姐姐们打钱、送东西,也都走最私密的渠道,生怕暴露她们的行踪。 这么多年过去,外界的议论从未断过,可马天宇从来没解释过。他把娱乐圈的光鲜和争议都自己扛了下来,却把最安稳、最平凡的烟火气,完好无损地留给了姐姐们。他用这种刻意保持的距离,守护着家人的平静生活,这份看似“绝情”的决定,其实是他在名利场摸爬滚打多年后,对家人最深沉、最负责任的爱。 (信源:极目新闻——39岁马天宇首次公开自己的农场:养了三四百只鸡,每天捡100多枚蛋,草莓、西红柿、茄子等应有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