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甘肃一7旬老人被判“脑死亡”,可子女不信邪,花4万包了辆救护车,跨越1800km,将老人送到西安大医院,到医院时老人已出现脑疝,女儿当场表态:我不想这样再把妈妈拉回去,请你再试试。最终,老人恢复自主意识,医生说:是家属的坚持,为我们创造救人的可能。 事情发生在甘肃定西的初冬,寒风刺骨,地里的庄稼都被冻得发蔫。七十多岁的老人突然脑出血,被紧急送到县医院抢救。可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的话像一盆冰水浇在子女心上:“脑疝、瞳孔散大、自主呼吸消失,已经脑死亡了,没什么希望了,你们做好准备吧。” 这话一出,大儿子李建国和小女儿李娟当场就懵了。在医生眼里,这是医学上的定论,七十多岁的老人,遇上这么凶险的脑出血,折腾也是白费功夫,说不定半路上人就没了,还得白花冤枉钱。可在子女心里,那不是一串冰冷的医学术语,是从小疼他们、早上还念叨着想吃西安羊肉泡馍的亲妈啊。 周围的亲戚朋友也都劝他们:“别折腾了,老人年纪大了,这样走也体面,花几万块钱最后一场空,不值当。”可李建国和李娟半点犹豫都没有,兄妹俩心里就一个念头:不能就这么放弃,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得去争取。李娟甚至在医生面前红着眼眶,语气坚定得让人动容,她就想求医生再给个机会,不想就这么把妈妈拉回去。 为了转院,他们掏空了家里所有积蓄,花4万块钱包了一辆救护车。这4万对普通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相当于一张通往未知的单程票,赢了是奇迹,输了可能连老人最后的体面都留不下,后半生的日子也得紧巴巴过。可他们没多想,在救护车包车协议上,李建国毫不犹豫地签了字。 就这样,一辆救护车顶着定西的寒风,踏上了前往西安的路,这一路足足1800公里,要穿过六盘山,要经过四座城市,预计28个小时才能到。车外是呼啸的白毛雪,路面湿滑难行,司机师傅小心翼翼地把控着方向盘,时不时嘟囔着这天气太折腾人。 车内老人躺在病床上,监护仪上的生命线细得像随时会断,血压忽高忽低,每一次颠簸都让人心提到嗓子眼。 李建国兄妹三人守在车里,不敢合眼,一会儿给老人掖掖被子,一会儿观察监护仪的数值,心里又慌又急,却只能强撑着。 这一路,每一公里都像在跟死神赛跑,每一次路况变差都像是在考验他们的决心,可没人说过一句“回头”的话,就凭着一股执拗的傻劲儿,护着老人往西安赶。 好不容易到了西安的大医院,接诊的神经外科王主任看着老人的片子,眉头皱得紧紧的。 片子上老人的脑组织已经受压变形,瞳孔对光反射也没了,情况比想象中更严重,手术成功的概率还不到10%。这哪是治疗啊,简直就是一场只有一成胜算的豪赌。 医生看着李建国兄妹,把风险说得明明白白,就看他们能不能扛住。 李建国捏着手术同意书,手都在抖,笔尖硬生生把纸戳破了,可他还是咬着牙签了字。他的这份决心,也给了医生放手一搏的底气,要是家属有半点迟疑,医生出于风险考量,或许也就不会冒险手术了。 接下来的十天,是生与死的拉锯战。ICU外面,李娟每天就靠着数地砖打发时间,嘴里一遍遍念着母亲最爱的秦腔,希望这熟悉的声音能唤醒母亲。 病房里,医生护士全力救治,兄妹几人也轮流隔着玻璃给母亲说话,把家里的事儿、小时候的事儿翻来覆去地讲,盼着母亲能听到。 奇迹真的发生了。有一天,李娟握着母亲的手,突然感觉到指尖传来一点点微弱的回握,她当时就哭了,激动地喊来医生。检查后发现,老人竟然恢复了自主意识!这个被所有人判了死刑的老人,在亲情的呼唤和医生的救治下,从黑暗的隧道里爬了回来,睁开眼看到的,是儿女哭花了的脸。 后来,王主任说,行医三十年,这样的情况太罕见了。其实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奇迹,不过是这家人不信邪,用4万块钱的路费,用咬碎了牙的坚持,硬生生从阎王爷手里抢回了母亲。当老人能慢慢进食,吃到那碗碾成泥的羊肉泡馍时,那滋味里全是失而复得的珍惜,是人间最暖的烟火气。 有人说他们傻,花这么多钱赌一个渺茫的希望,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不是赌,是对母亲的爱和责任。对子女来说,母亲在,家就在,哪怕最后真的没留住,他们也不会后悔,至少拼尽了全力。而这场跨越1800公里的生命接力,最终也给了他们最好的回报。 看着老人后来紧紧攥着女儿的衣角,像个怕丢的孩子一样跟着回家,真的忍不住泪目。 在生死面前,所有的算计都显得苍白,只有亲情最真最沉。医生说,是家属的坚持为救人创造了可能,这话一点不假。如果不是他们的不放弃,如果不是那份沉甸甸的孝心,或许老人早就不在了。 这个冬天,甘肃到西安的1800公里风雪路,因为这家人的坚持,变得格外温暖。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亲情的力量有多强大,只要不放弃,就有可能出现奇迹。 信息来源:大象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