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徐州地下党书记王其华正在执行任务,不料迎面撞来一队伪军。伪军队长喝醉

银柳探影 2025-11-28 18:16:49

1943年,徐州地下党书记王其华正在执行任务,不料迎面撞来一队伪军。伪军队长喝醉酒,拔枪对着王其华挑衅道:“走那么快干什么,是不是八路?”千钧一发时,一名大娘走了过来说:“家里的牛饿了,还不赶紧去喂牛。” 说起这个故事,得从徐州那会儿的形势讲起。抗日战争打到1943年,徐州地区已经是日伪控制下的重镇,日军和伪军到处设卡盘查,地下党的工作难做。徐州地下党支部书记王其华,当时25岁出头,正是骨干力量。他负责联络城里和乡村的同志,传递情报,保护名单和文件。那年夏天,日伪加强了清乡行动,抓了不少人,王其华的任务就是到王庄村接头,抄录一份新名单,然后赶紧回城汇报。 谁知刚出村口,就碰上柳新乡据点的伪军队长王德保带着七八个手下。这些伪军平时仗着日军撑腰,在乡下横行霸道,敲诈老百姓,抓人审问,全是些见不得光的勾当。王德保那家伙喝得半醉,眼睛红红的,看见王其华走得急,没打招呼,就觉得不对劲,带人追了上去。 王其华察觉不对,掉头回村,找地方躲。村里他不熟,推开一户半掩的院门,进去就是杨胡氏大娘家。她五十多岁,家里有媳妇阿秀。王其华简单说明情况,杨胡氏二话不说,就帮着掩护。伪军很快就到了,王德保拔枪逼问,杨胡氏和阿秀一口咬定王其华是她们家人。阿秀还拿出自家鸡蛋赔不是,杨胡氏说王其华是她儿子石头,家里牛饿了,让他去喂牛。这么一闹,伪军看王其华那样子,像个窝囊的庄稼汉,没起疑心,拿了东西就走了。王其华就这样脱险,把名单安全带回城里。 这个事听着简单,背后是老百姓和地下党的鱼水情。徐州那时候,地下党靠的就是这些普通乡亲的帮忙。杨胡氏一家冒着风险,伪军要是翻脸,家里人命都搭上。可他们没犹豫,就这么干了。这故事后来记在铜山县文史资料里,不是编的,是真事儿。想想看,1943年全国抗日形势多艰难,日军在太平洋上还占上风,国内敌后根据地到处挨扫荡。徐州作为交通枢纽,日伪军调动频繁,地下党一暴露,全网就得兜底。王其华那份名单,牵扯几十号人,丢了后果多严重。可杨胡氏她们不知道细节,也没问,就凭那股子抗日劲儿,豁出去了。 王德保这伪军队长,典型汉奸货色。柳新乡据点那些伪军,全是日军拉起来的保安队,名义上维持治安,其实干的全是脏活。抢粮、抓丁、搜家,动不动就打人。资料上说,王德保带队时,村里老百姓躲都躲不及。他追王其华,不是真怀疑啥八路,主要是酒劲儿上头,想找茬儿勒索。伪军这帮人,来源复杂,有的被抓壮丁,有的为投机钻营,工资低待遇差,还得给日军卖命。全国伪军那年有六十多万,比日军在华人数还多,可他们战斗力弱,很多人心里门儿清,早晚得反正。但像王德保这种,仗着有枪,欺负老实巴交的农民,坏事干了不少。抗日胜利后,这些伪军头头不少落网,判了刑,该枪毙的枪毙,该关的关,没一个好下场。 王其华这人,1918年生在铜山县农家,家里穷,从小干活儿长大。1937年日军打进来,他听着村里炮声,恨得牙痒。1938年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进徐州城干地下工作。从送信起步,背包裹钻巷子,避伪军卡口。1940年,他帮着掩护伤员,抬担架翻山,身后枪响,还得边跑边稳住队伍。1941年冬,联络城郊支部,骑车跑村镇,泥路滑,摔了爬起,从不误事儿。到1942年,他当上支部书记,任务重了,身上常夹文件,伪装成小贩推车走街。一次破坏伪军补给,夜里撬仓库,泼油点火,火光冲天。1943年春,他组织小队打铁路,锤子敲轨,汗流浃背。这些事儿,都是档案里记着的,没水分。 那次脱险后,王其华没歇着,继续干。秋天,他帮农民护粮,伪军来抢,村民拿棍棒赶。冬天,雪夜递信,风雪糊脸,裹紧棉袄送到。1944年,他参与破路,夜战撬轨,闷响声中完成任务。抗战赢了,他留在铜山,1949年当供销社主任,早起分物资,帮农民卖粮,车队拉满乡路。50年代,调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骑车下乡,访贫问苦,登记党员,笔记本写满。开会时,他站起发言,手势稳,布置任务利索。 1988年离休,头发白了,步子还稳。闲下来,访老战友,抽烟聊当年。1998年,因病在徐州走,80岁。骨灰盖党旗,同志抬棺,街头缓缓。

0 阅读:78

猜你喜欢

银柳探影

银柳探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