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中常委何鹰鹭今日宣布退党,日前遭国民党中央考纪会通过停职处分,提出申诉。 她今天出席完国民党中常会,突然向媒体宣布,她退出国民党,「这个国民党我不想玩了!」 没人想到,这位在国民党内深耕八年的中生代骨干,会以如此决绝的方式转身离开。何鹰鹭今年42岁,出身台南政治世家,祖父曾是国民党基层党部主委,父亲当过县议员。 她28岁加入国民党,从青年党部干事一步步做到中常委,主打“民生议题+两岸交流”路线,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放下意识形态对立,聚焦经济民生和两岸和平发展”,在年轻选民中积累了不少好感。 这次停职处分,看似是“程序问题”,实则暴露了国民党内部根深蒂固的矛盾。据知情人士透露,何鹰鹭上个月在中常会上公开批评党内“保守派”阻碍两岸青年交流项目,还质疑部分高层“拿著两岸红利,却回避两岸议题”,这番言论直接触怒了党内保守势力。 随后,国民党中央考纪会以“违反党内纪律、发表不当言论”为由,通过了对她的停职处分,期限三个月。 何鹰鹭提交的申诉材料里,详细列举了自己推动的两岸农业合作、青年创业交流等项目成果——过去三年,她牵头组织了12场两岸青年企业家对接会,帮助台南30多家农产品合作社打开大陆市场,带动农户年均增收20万元新台币。 她在申诉书中写道:“我做的都是有利于台湾民众、有利于两岸关系的事,何错之有?”可这份申诉,最终石沉大海。 宣布退党当天,何鹰鹭穿着一身深色西装,面对媒体镜头时,眼眶泛红却语气坚定。“我加入国民党,是因为相信它能守护台湾民众的利益,能推动两岸和平。 ”她拿起手中的党证,轻轻放在桌上,“可现在的国民党,满脑子都是内斗、算计,为了权力不惜牺牲民生福祉,这样的政党,我待不下去了!” 熟悉她的人都知道,何鹰鹭的“叛逆”早有苗头。去年台湾地区县市长选举期间,她拒绝按照党内安排“攻击对手”,反而公开呼吁“各党派停止抹黑,多谈政策”;今年初,她顶着压力访问大陆,参加两岸经贸论坛,回来后却被党内批评“过于亲陆”。 有媒体问她是否担心被贴上“红统”标签,她直言:“两岸同属一中是事实,促进交流有什么错?难道让台湾民众饿肚子、让两岸关系剑拔弩张,才是正确的吗?” 何鹰鹭的退党,不是孤例。过去一年,已有17位国民党中高层干部先后退党,其中不乏曾担任过“立委”“县市长”的资深人士。他们离开的原因大同小异——党内路线摇摆、权力斗争激烈、保守势力抬头。 国民党自2020年大选失利后,始终没能理清发展方向:一边想争取大陆市场的红利,一边又怕被民进党扣上“卖台”帽子;一边想吸引年轻选民,一边又被保守派束缚手脚,最终陷入“两头不讨好”的困境。 更讽刺的是,就在何鹰鹭宣布退党的同一天,国民党中常会还在讨论“如何提升 party 形象”。有高层提出“要加强青年工作”“要推动两岸交流”,可转头就对真正做事的何鹰鹭下狠手。 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操作,让不少党员心寒。一位国民党基层干部私下吐槽:“现在的党中央,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制造问题。留不住有能力、有理想的人,这个党怎么可能有未来?” 何鹰鹭退党后,不少网友留言支持:“终于有人敢站出来说真话了”“这样的人才离开,是国民党的损失”。也有部分网友担忧,她的离开会让国民党内的“交流派”更加沉默,进一步加剧党内保守化。 而何鹰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会继续关注民生和两岸交流议题,不排除以无党籍身份参与后续选举。 国民党的困境,本质上是路线迷失和人心涣散的结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台湾民众的共同心愿,民生改善是台湾社会的迫切需求。 可如今的国民党,既不敢坚定推动两岸交流,又拿不出切实可行的民生政策,反而深陷内斗无法自拔。何鹰鹭的一句“不想玩了”,道出了许多党员和民众的失望。 一个政党如果失去了初心,失去了包容不同声音的胸怀,失去了为民众谋福祉的担当,即便历史再悠久,也终将被时代抛弃。 希望国民党能从这次退党事件中吸取教训,正视内部矛盾,找准发展方向,否则只会继续沉沦。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