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不讲理了!火车上为个座位吵起来不算新鲜事,可安徽这起冲突愣是让不少人看懵了。 女子说自己爬不动上铺,男子说花钱买的下铺凭啥让,吵着吵着就动起手来,连行李都差点砸到人。 周围乘客劝也劝不住,最后还是乘务员赶来才把两人拉开,好好的旅途闹得一肚子气。 这事掰扯起来挺有意思。 女子觉得自己身体不便,换个铺位是人之常情,男子则认为花钱买的权益凭啥要让,双方各有各的理。 本来想各退一步或许就能解决,后来发现谁都不肯松口。 女子嘴里的“你年轻人让一下怎么了”,听着像道德绑架,男子那句“加了钱才买到的下铺”,透着一股子维权的较真,矛盾就这么顶上了。 法律上这事其实挺清楚。 根据《民法典》第八百一十五条,旅客对自己买的座位有使用权,换铺得双方都同意才行。 北京交通大学有位法学教授就说过,花钱买的服务不能强迫别人让步,除非对方自愿。 之前也有过类似案子,孕妇强行换铺没成功,法院也是这么判的。 如此看来,男子拒绝换铺在法律上站得住脚,倒是女子那句“不让就是没风度”,把道德和规则混为一谈了。 网上吵得更凶,有人说年轻人该懂尊老爱幼,也有人骂女子是道德绑架。 微博上有个话题叫“拒绝换铺不是错”,阅读量都过亿了,下面评论两极分化。 尊老爱幼是好事,但不能拿这个当强迫别人的理由。 就像有人说的,愿意让是情分,不让是本分,硬逼着别人让,反倒把好心给弄变味了。 铁路部门这事也有责任。 12306上的特殊旅客预约服务,成功率才刚过一半,想给老人小孩选个下铺难着呢。 无奈之下,有人只能上车后碰运气换铺,碰不到就容易起冲突。 日本JR东日本有个座位互换APP,乘客能自己协商换座,咱们是不是也能学学?要是系统能提前把特殊需求的乘客安排好,哪还有这么多麻烦事。 公共场合的文明有时候就体现在这些小事上。 德国ICE列车的安静车厢,谁要是大声说话,乘务员马上就来提醒,规则意识强得很。 反观咱们,地铁抢座、高铁占座的事没断过,说到底还是规则意识没跟上。 教育部去年有个调研,全国只有12%的学校开了公共礼仪课,从小没教过怎么在公共场合相处,长大了可不就容易闹矛盾。 遇到这种事到底该咋办?先别急着吵,试试好好说话。 比如女子可以说“我膝盖不好,您要是方便的话能不能换个铺”,男子要是不愿意,也可以说“不好意思,我腰不好确实需要下铺”,话说开了可能就没事了。 真协商不了就找乘务员,铁路有规定乘务员得帮忙协调,实在不行还能投诉,12306的投诉热线响应速度其实挺快的。 如此看来,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座位虽小,却能照出人的规则意识和同理心。 对个人来说,遇事多想想规则少点情绪;对铁路部门来说,把特殊旅客服务再优化优化;对社会来说,多教教公共礼仪,大家都舒服。 高铁跑得再快,文明跟不上也白搭,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K926次列车被乘客吐槽车厢脏得没处下脚,热水壶空了三小时没人管,乘务员一句“等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