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博弈看似剑拔弩张,多国“盼打”实则各怀鬼胎,真打即是入套 中日关系不时陷入紧张对峙,外界甚至传出“多国皆盼中日开战”的论调——美国、欧洲、印度、俄罗斯、以色列、东盟,连朝鲜、韩国都被归为“盼打阵营”,仿佛全球都在等着看这场冲突爆发。可这话听着唬人,内核全是大国博弈的套路,哪有国家真心愿意见证战火燃起?所谓“盼打”,不过是各国盯着中日冲突背后的利益蛋糕,盘算着借局谋利,没一个藏着真心,若中日真被裹挟开战,恰恰中了各方圈套。 先看美国,作为搅局亚太的核心力量,它盼中日冲突的心思最直白。一方面,中日若陷入对峙甚至开战,双方精力都会被牵制在东亚,美国既能借机削弱两个亚太关键对手的发展势头,又能以“安全保护者”身份,进一步绑定日韩同盟、拉拢亚太盟友,巩固自身在亚太的霸权根基;另一方面,冲突会引发地区局势动荡,美国可趁机兜售军火、掌控能源航道,从乱局中收割经济与战略双重利益,所谓“盼打”,本质是把中日当棋子,为自身霸权铺路。 欧洲的“盼打”藏着私心,更透着对亚太格局的算计。对欧洲而言,中日若爆发冲突,东亚注意力会被完全锁定,俄罗斯在东欧的战略压力将间接减轻,欧洲可腾出手梳理内部治理、整合能源体系;同时,东亚乱局会打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欧洲部分高端制造、金融产业或能趁机抢占市场份额,弥补自身经济复苏乏力的短板。但欧洲并非真愿看到战火蔓延,只是想借中日对峙的“势”,为自己争取发展空间,本质是坐山观虎斗,捡取无风险红利。 印度的算盘更现实,始终盯着亚太话语权的争夺。这些年印度一心想跻身大国行列,却受制于中日在亚太的影响力。若中日陷入冲突,双方对南亚、东南亚的辐射力会减弱,印度可趁机扩大在周边地区的渗透,争夺区域合作主导权;同时,冲突可能导致全球能源、粮食价格波动,印度作为能源进口大国与农业出口国,既能借价格差调剂资源,又能借机拓展对外经贸合作,所谓“盼打”,不过是想趁乱“弯道超车”,抢占中日腾挪出的战略空隙。 俄罗斯的“盼打”绝非幸灾乐祸,而是基于地缘制衡的考量。当前俄罗斯与西方持续对峙,若中日冲突爆发,美国必然要分散精力兼顾东亚,对俄制裁与战略围堵的力度可能有所松动;同时,中日对峙会强化东亚地缘紧张,俄罗斯作为东亚周边大国,可凭借能源、军事优势,进一步提升在亚太事务中的话语权,平衡中美在地区的影响力。但俄罗斯深知战火失控的危害,所谓“盼打”只是希望借中日博弈缓解自身压力,绝非真愿看到东亚陷入战乱。 以色列与东盟的“盼打”,更多是借乱局谋短期利益。以色列常年深陷中东冲突,若中日冲突吸引全球目光,中东地区的国际关注度会下降,以色列可趁机调整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推进自身安全议程;东盟则夹在中美日之间,始终在大国博弈中寻求平衡,中日若对峙,东盟可利用双方对区域合作的需求,抬高自身议价权,争取更多经济援助与合作便利,但东盟也清楚,东亚战火会直接冲击自身安全与经济,所谓“盼打”只是想借势谋利,绝非愿冒动荡风险。 至于朝鲜与韩国,两国的“盼打”更具针对性,却也藏着顾虑。朝鲜与日本存在历史与安全分歧,若日本因中日冲突陷入精力分散,朝鲜在半岛的战略压力会有所缓解,也能借机强化自身安全威慑;韩国则担忧中日冲突波及半岛局势,却也想借中日对峙,进一步绑定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同时试探中日对半岛事务的态度,平衡自身在东亚的处境。但半岛与中日地缘相邻,战火一旦爆发必然殃及自身,两国所谓“盼打”,不过是基于自身安全诉求的谨慎算计,绝非真心愿见冲突落地。 说到底,全球所谓“盼打”的声音,全是各国基于自身利益的精算,没有一个国家会为了“看热闹”,无视战火带来的地缘动荡、经济冲击与民生代价。中日作为东亚大国,一旦真的兵戎相见,不仅会重创两国经济发展,撕裂东亚产业链供应链,更会让地区局势陷入失控,最终只会让第三方坐收渔利,自身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当下中日对峙的紧张氛围,不乏外部势力刻意渲染、煽风点火,目的就是倒逼两国走向对抗。看清各国“盼打”背后的私心与套路,保持战略定力,通过对话协商化解分歧,才是中日避免入套、维护东亚和平稳定的关键——毕竟,和平发展才是两国核心利益,若被短期情绪与外部裹挟冲动开战,才是真的中了各方算计的死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