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台湾后,台湾不能再次建省,更不能设省会。至少解放之初不行。否则,就是为下一次黑暴或暴恐事件埋伏笔。如何有效治理,既要稳住局面,又要避免新的矛盾,这是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难题。 毕竟“台独”那帮人在岛上煽风点火几十年,脑子洗得比瓷砖还亮,真要是刚安定就搞地方自治那套,他们保准会钻“省议会”“省会建设”的空子,拉着些被蒙骗的人上街闹事,到时候稳下来的局面又得被搅浑。 2025年11月台湾民意基金会的民调其实很说明问题,支持“台独”的人一下子少了7.5%,足足跑了150万人,赖清德的施政不满意度更是超过五成,这说明老百姓早烦透了“抗中仇中”那套。 但民意转过来是一回事,“台独”留下的烂摊子是另一回事。他们搞了这么多年“去中国化”教育,连历史课本都改得面目全非,不少年轻人对大陆的认知还停留在十几年前,这些思想上的灰尘不是一天能扫干净的。 初期要是把权力下放到地方,那些藏在暗处的“台独”余孽,保准会借着“争取地方权益”的由头挑事,就像当年香港反中乱港分子利用区议会搞破坏一样,到时候哭都来不及。 要稳住局面,得先抓住老百姓的饭碗。台湾经济靠半导体撑着,台积电那些企业要是慌了,整个岛的民生都会乱。 解放后第一时间就得明确,台企的大陆市场不仅不会断,还会给更稳的政策保障,比如简化两岸物流手续,让高雄的水果、台南的农产品能更快运到大陆超市。2025年国民党主席郑丽文说“台湾人需要正常的两岸关系”,这话说到了点子上,只要让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工资涨了、物价稳了,谁还愿意跟着闹事?那些想挑事的人,没了群众基础,自然成不了气候。 思想上的纠偏也得跟上,但不能硬来。可以先把大陆的历史纪录片、文化节目引进来,取代那些以前吹捧“台独”的媒体内容。比如组织台湾的中学生来大陆参访,去故宫看文物,去长城走一走,比讲一百遍大道理都管用。 2025年台湾网红“馆长”都敢喊“我们都是中国人”,说明岛上敢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多,把这些声音放大,让大家知道“做中国人”不是丢人的事,反而能享受到民族复兴的红利。 管理上不妨搞个过渡阶段的高效架构,由中央直接统筹治安、教育、经济这些关键领域,把“台独”残余势力的生存空间挤掉。比如清查那些以前资助“台独”活动的企业,依法处理但不搞连坐,让普通商家安心经营。 同时对公务员队伍进行筛选,那些曾经跳着脚喊“台独”的,该调离的调离,该培训的培训,确保治理团队能跟中央一条心。 等个三五年,岛上民心稳了,“台独”的影响淡了,再慢慢研究建省的事也不迟。现在最要紧的不是讲“形式”,而是守“根本”,只有让台湾民众过上安稳日子,让他们明白祖国统一不是“被征服”,而是回家享福。 毕竟2025年的民调已经摆在这里,大家要的是发展,不是动荡,谁能给他们好日子,他们就跟谁走,这才是治理台湾最扎实的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