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说:“我们的社会已经开始面临严重问题,严重到忠诚、守信、孝悌、

墨忆 2025-11-26 16:15:35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说:“我们的社会已经开始面临严重问题,严重到忠诚、守信、孝悌、守规矩的孩子,90%到社会上会吃亏。”   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守规矩,要听话,要诚实守信,其实,这样做一点都没错。但是,当我们了解了社会之后,内心有些矛盾,也有些担忧,因为孩子太老实,会遭人欺负,孩子太诚实守信,也会被人骗。   比如学校里分小组做项目,总有不爱干活的孩子蹭成果,偏偏最守规矩、最负责的那个,往往承担了最多工作量;职场上也有这样的情况,有的人靠着耍滑头哄领导开心,踏踏实实守规矩做事的,反而可能因为不会“来事”被忽视。   这些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替“老实人”喊句冤,也难怪家长们会焦虑:万一自己的孩子成了这样的“冤大头”,可咋办?   但咱们要是真因为这就不让孩子守规矩,那可就走偏了。咱们怕的从来不是“守规矩”本身,而是把“守规矩”教成了“没脑子”,把“老实”等同于“任人拿捏”。   就像有人把“诚实守信”理解成“别人说啥都信”,结果被骗子用“借点钱周转明天还”的谎话骗走积蓄;有人把“守规矩”搞成“别人让干啥就干啥”,领导安排的额外工作不管合理不合理都接,最后把自己累垮还落不下好。   这根本不是守规矩的问题,是没搞懂规矩的“底线”和“弹性”——规矩是用来约束自己不越界,不是用来让别人随便拿捏自己的。   我表侄女小的时候就是典型的“乖孩子”,老师说啥都听,同学求帮忙从来不会拒绝。有次班里办黑板报,她答应了负责画插画,结果另外两个同学借口“不会画”全程偷懒,最后她熬了三个晚上才做完,还被那俩同学在背后说“傻好骗”。我嫂子知道后没骂孩子,也没说“以后别帮人了”,而是带她复盘:“答应帮忙没错,但是不是该先跟同学说好分工?他们不干活的时候,你有没有试着提出来?”   后来再有类似的事,小侄女就会先跟大家定好各自的任务,遇到有人偷懒就直接说“这部分该你做了”,既没丢了守信用的本分,也没再当“冤大头”。这才是关键——守规矩不是当软柿子,而是带着脑子守,知道什么该答应,什么要拒绝,遇到不公该怎么应对。   钱文忠教授其实是点出了当下社会的一个痛点:短期里,确实有不少人钻了规则的空子、靠投机取巧占到了便宜,而坚守底线的人,反而可能因为“不灵活”显得“吃亏”。可要是把时间线拉长了看,那些靠耍小聪明占便宜的,真能一直顺风顺水吗?   当年三鹿奶粉靠掺三聚氰胺降低成本,短期赚了大钱,可最终企业倒闭、负责人坐牢,彻底被市场抛弃;反观那些老字号,比如胡庆余堂靠着“戒欺”的祖训,诚信经营几百年,至今还被人信赖。   职场上也是如此,偶尔一次的投机可能能蒙混过关,但时间长了,谁靠谱、谁不靠谱,老板和同事心里都门儿清。那些总爱抢功劳、耍滑头的人,真到了关键项目,没人愿意跟他合作;而守规矩、有责任心的人,看似晋升慢,却能攒下口碑,最终被委以重任。   哈佛大学有项研究挺有意思,他们给幼儿园孩子做实验,当老师明确表示“信任你能守规矩”,并肯定他们的诚信行为时,孩子作弊的比例会大幅下降。这说明诚信守规矩本就是孩子能理解也愿意坚守的品质,问题不在于孩子太“乖”,而在于我们没能给这种品质足够的保护和正向反馈。   就像有的家长看到孩子被欺负,不是教他如何合理反击、维护自己,反而骂他“没出息”;看到孩子被人骗,不是教他辨别是非、保留证据,反而说他“太傻”,这才容易让孩子对诚信守规矩产生怀疑。   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让孩子当任人拿捏的软柿子,而是教他在坚守底线的同时,学会保护自己。   我们要做的,不是让孩子放弃底线去适应“潜规则”,而是教会他们带着智慧坚守本心——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知道被欺负时如何反抗、被欺骗时如何维权。这样养出来的孩子,既守得住良心,也扛得住风雨,短期或许会吃点小亏,但长远来看,绝对是人生的赢家。

0 阅读:13
墨忆

墨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