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贵的三文鱼大家都知道吧,现在品质最好的挪威三文鱼,加上运费、人工啥的,进入中国

侠女论商业 2025-11-25 22:11:31

高贵的三文鱼大家都知道吧,现在品质最好的挪威三文鱼,加上运费、人工啥的,进入中国一般在60-100/斤。再送到各个主打高端海鲜的饭店or酒店,加工给你端上来,卖你300一斤没商量。如果是脂肪含量更高的帝王鲑,搞批发都是预订的,品质好点的轻松给你干到200/斤,再卖给消费者就不知道多少钱了一斤了。 但是自打新疆利用天山水养殖虹鳟成功以后,也总有人说虹鳟不是三文鱼,淡水养殖有寄生虫,不能生吃。海水寄生虫大部分无法在人体存活,且都会经历零下30度冰鲜24小时,能把残存的虫卵杀死,可以生吃。三文鱼可是常年霸榜水产品市场第二的宝座,国内就是几十上百亿的规模,更别提再加上国外市场了,尤其是日韩这两也喜欢吃三文鱼片的地方。 你说这么大的一块蛋糕,每年眼睁睁的看着挪威和秘鲁拿走了,我们不眼红嘛?当然眼红了,可是眼红又能咋办?三文鱼海水养殖,条件又比较苛刻,要求水温不能低于5度and高于15度,含氧量不能低于5mg/L。以上三个条件,你但凡不满足一个,金贵的三文鱼苗马上死给你看。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水面温度常年维持在15-25度区间,三文鱼苗放下去就得死,养个锤子哦。 此前国内倒也不是没有搞海水室内养殖,跟发电厂合作用电力实现水温和灌氧气。但是,养了一段时间就发现不对劲了,三文鱼生长周期是以年为单位啊。你室内水温和氧含量满足了,可喂完饲料后的残渣和鱼的排泄物污染水质啊,水质不行鱼苗一样会集体向你翻白肚致敬的。这就搞得经常换水,这成本又上去了。然后,又发现三文鱼换水过程中又要死一批,损耗又上去了。 所以,室内养殖搞下来的结果就是,价格不一定比挪威进口的便宜,来回折腾水质搞得也没进口的肥,市场还是倾向于选进口。转机出现在,沪东造船厂接到了挪威三文鱼养殖水箱的订单。然后,国内就有海水养殖专家想了一个点子。诶不对啊,黄海下面不是有一团冷水嘛?那里的温度常年维持在5-15度啊,刚好是三文鱼生长环境啊。而且含氧量也符合要求,不拿来养鱼可惜了。诶对啊,海面养不了,我还不能造个大水箱下沉到固定位置去养嘛? 这个极具工业克苏鲁的想法,经历过前期实验验证可行后,就转入工业生产阶段。当时全球最大的半潜式三文鱼养殖水箱深蓝1号,直径60.44m、高38米,就这么水灵灵的诞生了。深蓝一号容量15万尾每年,现在已经收了三波了,完全符合欧盟的三文鱼出口标准。青岛的乡亲们应该能买到深蓝1号的三文鱼,也是由于深蓝1号的产量有限,导致其收获的三文鱼基本走不出山东就被订完了。 你以为这就完了?那不能够啊,今年9月份,每年百万尾养殖规模的全潜式三文鱼养殖水箱深蓝2号正式投入使用,这玩意直径71.5m、高70m,在养鱼界是非常可怕的存在。以及,相比于深蓝1号半潜式,还需要人员驻守,深蓝2号是无人的,从上浮、下潜、投放饲料、水温探测、台风海浪躲避、渔网清洗等等,都是远程控制的。并且,未来的计划是达到千万尾/年,不光要满足国内市场,还要出口攻占国外市场。 故事到这,已经够可怕了是吧。告诉你一个更可怕的,金枪鱼知道吧,就是赤身极品的玩意,一斤要上千人民币,300公斤以上的蓝鳍金枪鱼卖几十上百万。海南已经在养黄鳍金枪鱼了,不过这玩意成本太高生长周期也长,目前还在探索养殖产业咋运作。此前金枪鱼养殖中,最麻烦的问题,一是养殖渔网太小导致金枪鱼活动范围受限,运动量不足进而导致体内血红蛋白累积不够影响肉质口感的问题;二是台风来了渔网漏了导致血本无归的问题。没准可以借深蓝2号这种超大渔网的方式解决,够大够灵活,台风海浪来了就下浅or移动避开台风海浪。 好了,现在可以告诉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远海养殖,现在可不光是经济价值,而是走通了经济驱动政治、政治服务经济的循环项目。知道深蓝2号使用后,最跳脚的是谁吗?不是存在三文鱼市场竞争的挪威,而是韩国。因为,韩国一直在宣称那块海域属于他们,我们一直都不承认。深蓝2号投入使用后,韩国没少找机会去搞破坏,包括但不限于电子干扰我们的远程控制,水下机器人破坏渔网等,逼得咱们为深蓝2号配备全天卫星监控与警卫功能。 海权说白了还是为了收益,你指着地图说这片海是我们国家非常重要的海域,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其实对老百姓来说感触不深。现在,我们的路子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增强那片区域的经济价值。你指着地图说这养的三文鱼每年能赚多少钱,那养的金枪鱼卖的可好了,这条航线上养大黄鱼最肥。有钱赚了,自然就有人愿意关心,民间自发对小钱钱的渴望就自己去了,什么无人机24小时不间断监控啊、什么无人艇巡航啊,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情报,海域太大,啥事情都要靠海警海军,成本太高了。谁说海上就不能搞耕战了?

0 阅读:54
侠女论商业

侠女论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