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醒!中日若开战,可千万别盲目自信!高志凯的提醒,每个中国人都该听。 他直言不

柳淮蕊 2025-11-25 18:41:19

警醒!中日若开战,可千万别盲目自信!高志凯的提醒,每个中国人都该听。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要把隐藏在人民中的日本人揪出来,一旦开战,不知他们会给我们造成多大的伤害。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要知道高志凯可是参与过国际法制定的专家,常年研究中日安全博弈,他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说得更细:“我们警惕的不是在华合法工作的日本人,是那些拿着合法身份做掩护的情报人员、破坏分子”。 这话点到了要害,现在的“潜伏分子”,早就不是抗战时期戴礼帽、夹公文包的模样了。 最近国安部通报里就有个典型案例:日本籍男子佐藤,以“新能源技术顾问”身份,在江苏某电池企业工作3年,表面上帮着优化生产线,实则偷偷拷贝正极材料配方,还测绘了企业周边的电力管线图,这些数据一旦开战,就是精准打击的坐标。 更可怕的是他的活动范围,去过青海盐湖、贵州锂矿这些战略资源产地,每次都以“考察合作”为名收集储量数据,这是来帮忙的还是来摸我们家底的,一看便知。 有人觉得“现在监控这么严,他们能翻起啥浪”,那还是太小瞧这些间谍了。 要知道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高端制造领域共排查出127起境外技术窃密事件,其中日本相关机构参与的就占38%,不是咱草木皆兵,是对手的手段实在太隐蔽。 上海有个日资咨询公司,专门招中国名校毕业生,派他们去调研高铁信号系统、电网调度流程,报告里看似全是公开数据,可把这些“碎片”拼起来,就是一套完整的关键基础设施运行图谱。 《解放军报》的评论说得好:“现代战争,前哨战早就不在边境线,而在实验室、工厂和数据库里”,高志凯提醒我们“揪人”,就是想让我们守住这些“无形战场”。 而且历史的教训就摆在眼前,抗战时期,日本间谍川岛芳子靠着流利的中文和社交能力,窃取了无数军事机密。 还有那些伪装成货郎、农民的“特别情报员”,把我方的兵力部署摸得一清二楚,导致不少战役刚开打就陷入被动。 1937年淞沪会战前,日军已掌握上海周边70%的桥梁、渡口位置,靠的就是潜伏在民间的间谍网络。 现在的技术手段比当年先进百倍,要是还抱着“现在国力强了不用怕”的心态,就是在重蹈覆辙。 不过咱也把话说清楚,警惕不是排外,更不是搞“一刀切”,现在在华的日本人有十多万,绝大多数是来合法工作、生活的,有的还为中日友好出力。 11月19日在苏州举行的中日民间交流会上,日本企业家松本就捐了200万用于抗战遗址修缮,他说“要让日本人记住历史,更要守护现在的和平”。 我们要揪的,是像佐藤那样“揣着坏心眼”的人,是那些拿着日本外务省、防卫省经费,在中国搞渗透破坏的家伙。 至于怎么揪,高志凯给出的答案是“全民警惕+专业排查”。 公安部召开的反间谍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过“鼓励群众举报境外间谍行为”,还公布了举报电话和奖励机制。 浙江就有位工人,发现厂里的日本“工程师”总往锅炉控制室钻,还打听燃料储备情况,及时举报后,国安部门顺藤摸瓜端掉了一个间谍小组,这个工人还拿了5万元奖金。 这说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每个人都多留个心眼,那些“潜伏者”就无处遁形。 有人觉得高志凯的提醒是“长他人志气”,这纯属糊涂观念,11月20日国防部记者会上,发言人明确说“能战方能止战,备战才能避战”,这里的“备战”不仅是造导弹、练军队,更是防渗透、守底线。 我们有东风-27能打航母,有中芯国际能造芯片,这是我们的硬底气,但硬底气不能抵消暗处的风险,就像家里装了防盗门,也得锁好窗户,不然小偷照样能进来。 最后我想说,盲目自信比真刀真枪的敌人更可怕,当年我们靠“军民同心”打赢了抗战,今天要守护和平,照样得靠“全民警惕”。 国安部在官网上挂出了《反间谍法》解读手册,就是希望每个人都懂法、守法、会防谍。 中日之间,能和平当然最好,但要是有人非要把战争强加给我们,我们不仅要有把敌人挡在国门之外的硬实力,更要有清除内部隐患的细致活。 那些隐藏在民间的“暗箭”,咱们早发现、早清除,真到开打的时候,才能心无旁骛地迎敌,高志凯的提醒不是悲观,而是清醒,更是为了赢更稳。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0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