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山东大妈火到央视新闻!” 山东,12位河南籍工人在这里施工安装风电项目,

松林中静思的隐士 2025-11-25 17:17:55

“这个山东大妈火到央视新闻!” 山东,12位河南籍工人在这里施工安装风电项目,当地一个大妈看到他们吃的很差,连续多日免费为12位河南籍工人送饭送水! 大妈姓王,今年62岁,家就住在风电项目施工地附近的村子里。每天清晨五点多,天刚蒙蒙亮,她的厨房就飘出了饭菜香。择菜、洗菜、切肉、翻炒,动作麻利得不像年过六旬的老人,锅里炖着的排骨咕嘟冒泡,案板上码着切好的凉拌黄瓜和西红柿炒蛋,都是工人师傅们爱吃的家常味。“工地活儿累,得吃点荤的才有劲,蔬菜解腻,米饭得多蒸点,他们饭量都大。”王大妈一边擦汗一边说,语气里满是心疼。 工人们的午餐原本都是凑活吃——要么是项目食堂简单的盒饭,要么是泡方便面,有时候忙起来甚至顾不上吃饭。第一次收到王大妈送来的饭菜时,12位工人都愣住了。铝制的大饭盒里,米饭压得实实的,菜量足到冒尖,还有用保温桶装着的绿豆汤,喝一口清热解暑。领头的张师傅红了眼眶,搓着手连声道谢:“大妈,您这也太客气了,我们自己随便吃点就行,哪能让您这么费心!”王大妈摆摆手:“出门在外都不容易,你们为咱这儿建风电,改善环境,我做点饭算啥。” 从那天起,王大妈的送饭之路就没断过。每天中午11点半,她骑着电动三轮车,载着12份热气腾腾的饭菜和一大桶水,准时出现在工地门口。工人们换着花样吃她做的饭,炖排骨、红烧肉、炒青菜、炸带鱼,一周下来不重样。有工人想给她钱,被她坚决拒绝:“我不是为了钱,就是看着你们吃得不好心里难受。”实在拗不过,工人们就趁她不注意,把水果、牛奶悄悄放在她的三轮车上,一来二去,成了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 施工地条件艰苦,夏天烈日暴晒,冬天寒风刺骨,工人们大多来自外地,常年奔波在各个项目之间,吃不好、住不好是常事。国家统计局2024年发布的《农民工生活质量发展报告》显示,近四成户外作业农民工面临饮食不规律、营养不均衡的问题,尤其是偏远项目工地,后勤保障往往跟不上。王大妈的善举,看似平凡,却精准戳中了农民工群体的需求,也让冰冷的工地多了几分家的温暖。 这件事很快在当地传开,村民们纷纷为王大妈点赞,还有人主动提出要帮忙做饭、送饭。央视新闻报道后,更是引发全网热议,网友们留言:“山东人的热情名不虚传!”“平凡人的善举最动人,大妈太暖心了!”有媒体采访时问王大妈,为什么坚持免费送饭,她朴实的回答让人动容:“都是中国人,不分山东河南,他们为我们家乡做事,我们就得把他们当家人。” 王大妈的行为,不仅温暖了12位河南工人的心,更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也展现了地域之间的守望相助。风电项目的负责人说,工人们因为这份关爱,干活更有干劲了,原本计划三个月完成的施工任务,提前半个月就竣工了。“大妈的饭菜,成了我们工地上最有效的‘强心剂’。”张师傅笑着说,现在他们和王大妈就像亲人一样,逢年过节都会打电话问候。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太多人忙着追逐利益,却忘了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善意。王大妈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用一顿顿家常饭,传递着温暖与关爱。她让我们看到,善良不分地域、不分贫富,只要心里装着别人,小小的善举也能汇聚成巨大的能量。 愿这份跨越地域的温暖能一直传递下去,愿更多人能像王大妈一样,用平凡的行动温暖他人。人间有情,大爱无疆,那些藏在日常琐碎里的善意,终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
松林中静思的隐士

松林中静思的隐士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