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据媒体报道,日本一些政界人士突然宣称要在周边海域加码存在。 立场摆在前面:不挑事,但不怕事。焦点就是把海上秩序和安全边线稳住,把节奏掌握在自己手里。 说到这里,得把历史翻一页。1962年边境冲突和1979年南方还击,两次都在目标达到后停止推进,避免把烈度推高。对照近年日本在钓鱼岛一线反复出海巡航,节奏越来越密,我们的处置是稳的,线是清晰的。 海上力量得看得见摸得着。海警大船从千吨级到万吨级都有,编队巡航常态化,记录在公示里一清二楚。对比日本海上巡逻力量,吨位和覆盖面不弱,但执法属性不同,碰到敏感点,我们的应对流程更完整,冲突阈值管得更细。 再看空中。歼-20在2017年列装,配套预警机和加油机完善,东部沿海的空中值班强度上去了。日本方面F-35A已在本土部署,F-35B在推进上舰改装,但完整运用还需磨合。空中这块,谁能先发现、先处置,谁就占主动,我们在这条线上的投入是连贯的。 海上大舰是另一根支柱。055型首舰2017年下水,2020年入列,编队训练和远海行动已经是常态。日本“出云级”改装从2018年定案,分阶段推进,真正形成稳定搭配还要时间。两边都在加码,但体系完整度差距会直接体现在节奏掌控上。 远程打击是硬底子。2019年公开亮相的东风-17,把覆盖范围和响应速度拉了起来,周边海域的压制能力更稳。日本在防护系统上不断升级,拦截能力提升明显。这是一场下棋,谁出招更合拍,谁就把控场面。 训练频率也能说明问题。东部沿海跨区演训常年进行,海空联合越来越顺。美日在西太的例行演训没停过,场面热闹,但我们把节奏按计划走,避免临场失控。 后勤是耐力。运-20扩充运力,海上补给舰队成队工作,机场码头的保障链条不断完善。日本在岛屿基地上分布密集,补给距离短,但周边压力更集中。耐力这块,谁更稳定,谁就能把局面拉长。 信息链路是眼睛和神经。北斗覆盖稳定,海空通信链路和数据共享在演训里反复验证。日本依托外部伙伴的信息支持强,但自主度有限。信息掌握的快慢,直接决定处置的顺序。 风险控制不能少。海空通报机制在用,巡航线和演训区划定清楚,低空、近海的动作有预案,减少误判,把偶发变成可控。 把话题拉回主轴:这轮热议,本质是一次试探。回应不是喊话,而是把实力摆在每天的值班和每次演训里,让边线清楚、节奏稳定。 最后给一句清楚的话:不主动升级,不怕硬碰,守住边线,按既定节奏做事。底线在那儿,态势在掌握中。
中方已将丑话说完,高市早苗愿望落空,马来西亚率先逮捕日本14人日本首相高市
【8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