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火烧圆明园是八国联军干的,其实这是个误区,真正纵火的是1860年的英法

经略简料 2025-11-25 14:23:04

很多人以为火烧圆明园是八国联军干的,其实这是个误区,真正纵火的是1860年的英法联军,八国联军只是后来“补刀”。 这是一场跨越了整整四十年的“记忆错位”。 要是随手在大街上抓个人问,圆明园是谁烧的?十有八九会脱口而出“八国联军”。 可冤有头债有主,1860 年的英法联军,才是真正将这座万园之园推入火海、使其化为焦土的罪魁祸首! 八国联军那帮人进京时,已经是1900年的事了,他们充其量只是对着早已满目疮痍的尸身,补了那最后且狠毒的一刀。 我们得把日历往前翻,翻到咸丰十年,也就是1860年。这一年的秋天,京西的天空被浓烟染成了血红色。 英国和法国组成的联军像强盗一样闯入,他们的目的很直接:既为了在谈判桌上逼迫清政府签字,也为了报复和掩盖劫掠的罪证。 随着指挥官额尔金一声令下,三千余名士兵手持火把,如狼似虎地冲入了圆明园,一场浩劫就此拉开序幕。 这一把火,从正大光明殿烧到了勤政亲贤殿,整整烧了三天三夜。 你想想看,这火势得有多猛?连住在几十里地外的老百姓,都能闻到那种百年老木头烧焦的味道,园子里池塘的水甚至被高温烤得沸腾起来。 这时候的咸丰皇帝人在哪儿呢?早就带着老婆孩子一大家子人,把烂摊子丢给恭亲王奕訢,自己跑到承德避暑山庄躲清静去了。 也就是在这把火后,他在悔恨交加中一病不起,把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清朝留给了后人。 与其说这是一场火灾,不如说是一场文明的“凌迟”。 可千万别小看这座园子!它绝非寻常人家的后花园那般简单,而是集天下瑰宝于一身的文化奇迹!它从1709年康熙时期就开始动土,给当时的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当赐园,后来历经乾隆等几代皇帝,花了足足150多年的心血才打磨出来。 里面不光有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商周青铜器、唐宋元明的字画,甚至连《永乐大典》的孤本和《四库全书》的原稿都藏在这里。 更别提还有那个意大利人郎世宁设计的西洋楼,大理石的雕像、喷泉,那可是当时东西方艺术结合的巅峰。 可是在那短短的几天里,这一切都化为乌有。法国的大文豪雨果虽然没亲眼见到,但他给朋友的信里把这事儿看得透透的: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动手抢,一个负责烧,然后手拉手回欧洲炫耀去了。 当时的英军有多疯狂?光是运送抢来的宝贝,大车小辆就足足运了12天,带不走的大家伙就当场砸个稀巴烂,生怕留下一件好东西。 现在我们时不时在拍卖行里看到的鼠首、兔首这些兽首铜像,就是当年西洋楼喷水池上的构件,硬生生被人拆走流落在外,每次想把它买回来都得费九牛二虎之力。 当时的文人汪康年后来去遗址看过,他在笔记里形容那场面叫人揪心:昔日的雕梁画栋没了,只有断墙残壁孤零零立着,水面上漂的都是烧剩下的焦木头。 这就是英法联军干的“好事”,他们毁掉了圆明园的“形”。 那很多人挂在嘴边的八国联军又是咋回事?那是四十年后的光景了。 1900 年,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为借口闯入北京城,彼时映入他们眼帘的,已是历经一次焚毁、满目疮痍的圆明园。 虽然那时候建筑主体已经毁了,但还没彻底死绝,还有不少残存的建筑和后来清政府试图修复的遗迹。这帮人倒好,虽然没什么好烧的,但他们开始搞“拆迁”。 能搬走的木料、砖石全都不放过,甚至为了找埋在地下的金银财宝,把地基都给刨了出来,古树被砍倒当柴烧。 可以说,如果英法联军是放火的元凶,那八国联军就是那个让圆明园彻底无法翻身的“破坏者”。 为啥这两件事总被大家弄混,很难理清各自的来龙去脉?归根结底,这两次都是我国在这个时间段被列强欺负的惨痛经历,性质都是强盗行径,加上都有外国军队参与,时间隔得也不算太远,在口口相传中这就揉成了一团模糊的痛。 但把账算清楚不是为了记仇,而是对历史起码的尊重。 把时间轴理顺了你才会发现,一个国家的文明如果没有硬实力做支撑,它是多么脆弱。 花一个半世纪建起来的万园之园,毁掉它只需要三天。 现在的圆明园遗址公园里,西洋楼那些巨大的石柱依然静静地立在那儿,每天看着来来往往拍照的游客。 它们不仅是建筑的尸骨,更是清醒剂。 我们得知道,那里面流失的每一件瓷器、每一页古籍,背后都是因为当年的落后和软弱。 这种痛,不该是一笔糊涂账。 弄清楚谁在1860年点了火,谁在1900年拆了墙,我们才能明白,如今能够堂堂正正把流失文物一件件找回来,把那段屈辱的历史讲得清清楚楚,是有多么不容易。 信息来源:北京晚报——2020年08月04日1860年英法联军两次火烧圆明园时,还烧毁了哪些园林

0 阅读:66
经略简料

经略简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