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天变脸!印度对华贸易搞“过山车”,聚酯企业该咋应对? 11月21日,印度商工

翔翔姐姐聊军武事儿 2025-11-25 13:54:35

9天变脸!印度对华贸易搞“过山车”,聚酯企业该咋应对? 11月21日,印度商工部突然宣布对中国聚酯变形纱启动反倾销调查,距其撤销14类化工产品BIS认证仅过去9天,政策反转令人始料未及。 11月12日撤销的BIS认证,包含PTA、乙二醇这些聚酯核心原料。这政策卡了中国出口两年,刚松口没几天又变卦。 这次调查是印度两家大公司提的申请。调查要查15个月的倾销情况,还得追溯前三年的损害影响,力度真不小。 数据摆这儿了,BIS认证的影响太明显。中国PTA对印出口2022年还有96万吨,2024年就剩38万吨。2025年前9个月更惨,才19万吨,占比跌到6.6%。 涤纶长丝更别提了,2023年9月单月出口超7万吨,2024年一整年才16万吨。好不容易等政策松绑,企业刚想备货,反倾销就来了。 中国企业也不是没应对过。恒力石化之前面对韩国反倾销,主动应诉后只拿到2.2%的税率,远低于行业36.98%的水平。 这不是印度今年第一次针对中国产品。2025年9月以来,已经对铝箔、手机壳等23类产品搞调查,征收高额税费。 印度本土纺织业需求大,但自己产能跟不上。撤销BIS认证就是因为国内供需失衡,想靠进口补缺口。 可转头就搞反倾销,这种操作让企业摸不着头脑。订单不敢接,备货怕砸手里,中小型出口商最受伤。 中国涤丝其实有优势。2025年价格比去年降了10%,上海港到印度的海运费也远低于成本线,性价比摆在那儿。 印度自己也在扩产能,2024年涤纶POY和FDY进出口快持平了。这可能就是他们敢反复调整政策的底气。 贸易讲究的是稳定。今天松绑明天设限,只会让企业不敢深耕市场,最后可能推高印度自己的生产成本。 现在国内聚酯行业也在“反内卷”,工信部还专门开了会。龙头企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应对风险的能力也在提升。 面对这种反复无常的政策,企业不能光等。多拓展东南亚市场,主动应对调查,才是稳妥的办法。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翔翔姐姐聊军武事儿

翔翔姐姐聊军武事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