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美国方面突然宣布了新的对乌军援名单。 这场长线消耗的本质已经摆在眼前。2024年2月阿夫季夫卡失守后,乌军在北线与顿巴斯一带持续后撤,俄军压力增强。 弹药消耗成了焦点。欧方曾提一年供100万发炮弹,据公开通报实际交付延后,乌军火力被动,这直接影响阵地稳固。 对照之下,俄方工厂扩产炮弹、无人机与导弹,前线火力密度上去了,乌军防线多次被穿孔,修复速度跟不上。 拉回到我们这边,近年东部沿海多次合成演练,055驱逐舰成批服役,J-20出动频次提升,空海一体的打击与防护更顺畅。 后勤链条也在加强。Y-20远投常态化,铁路与海运协同,油料、弹药和备件形成闭环,单位时间的补给能力提高。 把镜头移到日本,岛链纵深短、港口集中,补给线高度依赖海空运输,弹药库点位分散,关键节点承压明显。 高强度消耗一旦拉长,补给节奏失衡就会传导到前线,这在乌克兰战场反复出现,进攻与防守转换频频受限。 无人系统的密度是另一条分界线。俄乌战场里FPV与巡航弹大量投入,日本目前的反小目标拦截与电子压制规模仍在起步。 工业产能决定持续能力。乌克兰军工在战中受损,外援节奏不稳;日本制造基础强,但弹药、引信与导引头的量产规模不算大。 我们的路径更重视耐久度,把储备、产能、训练和指挥一条链打通,让高强度作战变成可控的节奏管理。 结到核心:别把外部承诺当主心骨,能撑住的是自己的补给与产能;谁稳住这些,谁在长线对抗里不掉链。
果不其然。 美国方面突然宣布了新的对乌军援名单。 这场长线消耗的本质已经
娇娇发个帖聊武器
2025-11-25 13:44:1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