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目前日本肆意挑衅中国红线的“中日关系”,但凡是打着什么“中日学校、中日医院、

山河又月明 2025-11-25 12:18:47

鉴于目前日本肆意挑衅中国红线的“中日关系”,但凡是打着什么“中日学校、中日医院、中日铁路、中日道路、中日旅游街、中日慈善机构”等等涉及“中日”两个字的任何组织、任何机构、任何团体,都应该积极顺应国家号召、国民民意,要立即更名,立即纠正,不能再让所谓的“中日友好”虚伪绑架中国人。 当下中日关系的紧绷程度早已不是新闻,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然发表涉台错误言论,将 “台湾问题” 与 “日本存亡” 强行捆绑,这种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径,直接违背了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彻底动摇了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 更令人警惕的是,在外交磋商中日方竟坚持 “不会撤回” 错误言论,甚至传出高市可能在 12 月 26 日或元旦参拜靖国神社的消息,要知道这种向军国主义遗毒致敬的行为,本身就是对历史的背叛和对中国人民情感的践踏。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挂着 “中日” 招牌的机构,确实像过期的海报一样刺眼。 国民民意的走向早已给出明确答案,公益财团法人新闻通信调查会的结果显示,中国民众对日本的好感度仅为 27.8%,提起日本时,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 “抗日战争・侵略中国”。 这种情感倾向直接体现在行动上,高市言论发酵后,短短几天里,国内航空公司就有近 50 万张飞往日本的机票被取消,占总预订量的三成还多,11 月 16 日当天的取消量更是新预订量的 27 倍。 即便有部分游客因不可退的订单硬着头皮前往,反馈的也全是垃圾桶稀缺、景点拥挤、商家双标的负面体验,曾经的 “情怀” 早已变成 “无奈”。民众用脚投票的态度如此鲜明,那些还顶着 “中日友好” 名头的机构,显然已经脱离了民意根基。 再看具体类型的机构,中日慈善机构的争议早有先例。以 “花冈和平友好基金” 为例,这笔用日本鹿岛公司二战劳工赔偿金设立的基金,本应用于受难者祭奠与遗属帮扶,却多次陷入资金去向不明的质疑。 2011 年就有媒体指出中国红十字会可能扣留 2.5 亿日元,红会虽称接受审计,可国家审计署明确表示从未组织过专门审计,所谓 “友好基金” 最终成了一笔糊涂账。 这种打着 “和平友好” 旗号却连资金流向都不透明的机构,如今再挂着 “中日” 招牌,只会让民众更觉虚伪。 中日旅游街的处境更显尴尬。此前不少城市打造的中日旅游街,本想借日本元素吸引客流,但在当下的氛围里,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热闹。 有网友拍过某旅游街的现状,曾经排长队的日料店如今门可罗雀,街头挂着的 “中日友好共建” 标语被吐槽 “看得人膈应”。这并非民众小题大做,而是日本官方的挑衅行为彻底透支了 “友好” 的可信度 —— 一边是首相发表涉台谬论,一边是旅游街想靠 “中日” 标签赚钱,这种分裂本身就站不住脚。 中日学校、医院等机构的处境也大同小异。某沿海城市的中日合作学校,此前主打 “中日文化融合教育”,但在中日关系恶化后,招生量直接下滑了 40%,家长们的理由很直接:“现在提日本就想到挑衅,不想让孩子在这种招牌下上学”。 还有某地的中日合作医院,宣传时强调 “引进日本先进技术”,可患者发现所谓的 “日本专家” 一年也就来两次,日常诊疗和普通医院没区别,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操作,只会让 “中日” 二字更招人反感。 更关键的是,“中日友好” 这个概念早已被日本官方掏空。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筒井义信都承认 “政治稳定是经济交流的先决条件”,可日本政府一边让外务省官员来华 “降温”,一边却坚持错误立场,甚至计划做出参拜靖国神社这种激化矛盾的事。 这种口头上谈友好、行动上搞挑衅的做法,让民众彻底看清了其虚伪本质。穆迪分析公司的数据显示,若中国游客数量减半,日本 GDP 增速可能下降 0.2 个百分点,这说明日本经济很依赖中国市场,可他们却偏要在核心利益问题上踩红线。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那些涉及 “中日” 的机构还顶着旧招牌,无疑是在与民意背道而驰。国家层面早已释放明确信号,文旅部提醒避免赴日旅游,教育部发布留学预警,这些都在暗示中日交流的氛围已发生变化。 机构们若还抱着 “中日友好” 的空壳不放,不仅会引发民众反感,最终也会被市场抛弃。毕竟民众的情感和尊严不容绑架,当 “友好” 变成单方面的妥协,不如早点摘下那些刺眼的招牌,来得实在。

0 阅读:3
山河又月明

山河又月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