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的基本国情是不同的。俄罗斯不缺粮食,不缺能源,关起门来是可以过日子的,而且它

墨忆 2025-11-24 08:18:06

中俄的基本国情是不同的。俄罗斯不缺粮食,不缺能源,关起门来是可以过日子的,而且它的经济一直一般,普通民众对此没有太大的期待。   不像咱们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在愁温饱,九十年代盼着买家电,现在又琢磨着换车换房、孩子教育升级,一代代人都习惯了“日子越过越好”的节奏,对经济增长的期待值一直很高。   俄罗斯的底气来自那片大到离谱的国土。全世界第一的地盘,1700多万平方公里,地下埋的、地上长的宝贝多到数不清。   就说粮食吧,俄罗斯的黑土地占了全球黑土总面积的五分之一,那种土肥得浇点水就能长庄稼,光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的粮仓,种出来的小麦、玉米不光够自己1.4亿人吃,每年还能大批卖到中东、非洲这些地方,是全球数一数二的粮食出口国。   去年国际粮价因为冲突涨得厉害,不少国家愁着买不到粮,俄罗斯反而靠着粮食出口赚了不少外汇,老百姓的面包、牛奶价格压根没受啥影响。   还有能源,西伯利亚地下埋的油气资源多到数不清,以前欧洲一半的天然气都从它这儿买,就算现在关系紧张,自家烧暖气、工厂开机器的能源肯定管够。冬天去俄罗斯旅游的人都有体会,不管是莫斯科的公寓楼还是偏远的乡村木屋,暖气都热得让人想穿短袖,从来不用担心缺气断暖。   而且这些资源不光够自己用,还能变成硬通货,就算其他产业赚不了太多钱,靠着卖石油天然气,政府也能把民生基本盘兜住,不至于让老百姓过苦日子。   早几年西方搞制裁,汽车、电子产品涨价不少,但超市里的面粉、食用油、肉类价格稳得很,加油站的油价也没出现大起大落。普通人的生活没受太大冲击,大家对经济的期待自然就没那么高。   现在俄罗斯的GDP总量搁在咱们这儿,可能也就跟广东或者江苏一个省差不多,工资水平也不算高,莫斯科普通白领一个月挣的钱换成人民币也就一万出头。但没人天天抱怨经济增速慢,因为大家更看重的是冬天暖气足不足、超市里的东西全不全、出门能不能安安稳稳——这些最基本的保障都能满足,日子就过得踏实。   咱们中国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咱们地盘也不小,但架不住人多,14亿人口摊下来,人均耕地面积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石油、天然气储量更是排在世界百名开外。   就说粮食,咱们虽然靠着袁隆平先生这些科学家和农民的努力,把水稻、小麦这些主粮的自给率稳住了,但像大豆这种做豆油、豆粕的原料,每年还得从巴西、美国进口一亿多吨,要是真关起门来,超市里的食用油可能就得涨价。   能源更不用说,咱们现在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一半以上的石油得从国外买,天然气也得靠从俄罗斯、中亚那边进口补缺口,根本没法像俄罗斯那样“自给自足”。   更重要的是,咱们中国的经济早就和世界绑在了一起。南方的服装厂要是没了东南亚的布料、欧洲的订单,工人可能就得停工;深圳的电子厂少了国外的芯片,手机就造不出来。   反过来,咱们生产的家电、手机、光伏产品也卖遍了全世界,靠着这些出口,无数人有了工作、赚了钱。   这些年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从自行车换成汽车,从小房子换成大房子,靠的就是这种“开门做生意”的发展模式。要是关起门来,不光经济增长会受影响,普通人的收入和生活品质也得打折扣,这是咱们绝对不能接受的。   所以说,中俄这两种国情,就决定了两国的发展节奏和老百姓的心态不一样。俄罗斯是靠“家底厚”兜底,资源够吃够穿,所以能接受经济增速慢一点,民众更求稳;咱们是靠“闯世界”发展,人口多、资源紧,必须靠着和全球合作才能把日子越过越好,民众自然对发展有更高期待。   没有谁的路子更高级,都是根据自己的家底做出的最现实选择。就像俄罗斯人冬天围着暖气吃面包喝红汤觉得踏实,咱们中国人忙着开工厂、做外贸、搞创新觉得有奔头,说到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0 阅读:56
墨忆

墨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