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知道,中日打不起来,虽然中国海军总吨位是日本的3.2倍,灭了日本不存在任何障碍,但高市只是嘴上说说,并未付诸行动,我们不能因为她“心怀妄念”,就“断其祭祀、绝其苗裔”。 最近日本政客高市早苗又在涉台、历史认知这些敏感问题上大放厥词,不少人看了都捏把汗,担心这口无遮拦的表态会不会真把矛盾激化,最后闹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但说句实在话,稍微懂点国际局势的人都清楚,中日之间压根打不起来,就算咱们中国海军总吨位是日本的3.2倍,手里握着航母、055大驱这些硬家伙,真要动起手来完全有碾压的实力,可这跟打不打得起来是两码事——打仗从来不是看谁拳头硬就一定会打,更要看值不值得、能不能打。 日本国内一直有股右翼势力,总在历史问题、邻国关系上跳脚,高市早苗这番话,说白了就是想迎合这部分选民,捞点政治资本。 你看她喊得再凶,也没见日本政府出台什么实质性的对抗政策,自卫队也没搞什么针对性的军事部署,甚至日本外务省还得在她发言后悄悄打圆场,怕真把关系搞僵。这种只停留在口头的“强硬”,就像街头吵架时放的狠话,看着吓人,其实根本没打算真动手。 就算真动手了,咱们也有办法应对。辽宁舰、山东舰再加上福建舰,还有055大驱、潜艇、护卫舰这些配套舰艇,总吨位达到日本海上自卫队的3.2倍可不是虚的。 而且咱们的军事体系是完整的攻防体系,从卫星侦查、雷达预警到导弹威慑,形成了全链条的作战能力;而日本自卫队受和平宪法限制,连“军队”的名分都没有,武器装备大多是防御性的,更没有战略打击能力。 可咱们有这实力,不代表就会真的动刀动枪,先不说咱们中国人历来讲究“和为贵”,单从现实利益算笔账,中日真打起来,谁都捞不到好处。 中国连续十多年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的汽车、电子产品、精密机械这些支柱产业,一半以上的海外市场都在中国。就说丰田、本田这些车企,在中国有上百个零部件配套厂,要是真闹起冲突,供应链一断,日本汽车产业就得停摆,多少工人要失业? 反过来,咱们中国的制造业也需要日本的一些高端零部件,虽然现在自主替代越来越多,但短期之内完全切割也会有损失。每年几千亿美元的贸易往来,几百万个就业岗位,这种利益捆绑之下,就算有政客想挑事,日本的大企业集团第一个不答应,毕竟没人愿意跟钱过不去。 还有美国这个关键角色也在起着制衡作用。日本是美国的盟友,按理说美国该挺日本,但美国心里打得是自己的小算盘——它想让日本牵制中国,可绝不想被日本拖进一场跟中国的直接冲突里。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又是美国很多企业的重要市场,真要是中日开战,全球经济都会震荡,美国的损失也小不了。 这些年美国虽然不断给日本松绑,让它扩军,但每次日本政客跳得太欢时,美国都会悄悄踩刹车。就像高市早苗这次发言后,美国驻日大使馆压根没表态支持,反而私下提醒日本“保持克制”,这态度已经很明显了:想喊口号可以,别真把天捅破了。 咱们清楚地知道,东亚地区的稳定对谁都重要,中日作为两个东亚大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那种“断其祭祀、绝其苗裔”的极端想法,既不符合咱们的文化传统,也不符合现实利益。 咱们没必要因为个别政客的几句狠话就乱了阵脚,更犯不着用极端思维去回应。毕竟,时代早就变了,靠武力解决问题的老路子已经行不通了,和平发展、互利共赢才是真正的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