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用“抗日分子”?底线不能碰! 这话一出,全网直接炸了——因为这词不是

开始环游世界 2025-11-23 17:15:50

复旦教授用“抗日分子”?底线不能碰! 这话一出,全网直接炸了——因为这词不是普通说法,是当年鬼子和汉奸的脏套路。 11月里,复旦历史系退休教授冯玮的发言引了众怒。他谈中日关系时说“我爷爷是抗日分子”,还说自己是专业研究者。可网友翻出旧账:这词抗战时日军文件里常见,把游击队叫“抗日分子”,汉奸报纸也跟着用,摆明是贬低牺牲的英雄。 冯玮不是第一次惹争议。他留过日、研究日本,退休前还当过长理事。之前几次发言就被质疑立场,这次又提“抗日分子”,舆论像掀旧账一样,把他过去的争议言论和学校处理情况全翻了出来。11月17日那篇博文被转发后,“复旦教授”的身份再遭质疑。 为啥“抗日分子”这词不能用? ① 历史定性:这是鬼子和汉奸的抹黑词,抗战时用来把抗日军民说成“非法捣乱的一小撮”; ② 情感伤害:英雄抛头颅洒热血,用这词等于否定他们的牺牲,戳国人的痛处; ③ 身份反差:作为历史教授,该懂这词的分量,用它不是无知,是立场歪了。 其实这事不只是一个词的问题。普通百姓对中日关系的关切是朴素的,怕历史重演。可冯玮作为“专业研究者”,却用敌人的词称呼自己爷爷——抗日先烈,这让大家寒心。高校讲台是传历史的地方,要是连底线都没了,怎么教学生爱国家? 有网友说“如果任凭这样的教授妖言惑众,能培养有爱国情怀的接班人吗?”这话戳中了很多人的心。英雄是民族的魂,不管是谁,都不能用脏词糟蹋他们。 作为普通人,我觉得不管是教授还是谁,对英雄的尊重是最基本的底线。专业知识不是歪理的遮羞布,历史的尊严得守住。 这事你怎么看?你觉得“抗日分子”这词能随便用吗?

0 阅读:8

猜你喜欢

开始环游世界

开始环游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