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警示!俄乌战场传来血的教训,我们最先进的歼20,绝不能再抱着火箭弹不放了 现代战争早就不是 “火箭弹洗地” 的年代了。乌克兰手里的防空武器,既有西方援助的便携式导弹,也有翻新的 S-300,甚至还有德国提供的 IRIS-T 中程防空系统,这些装备凑在一起,形成了密集的低空防御网。俄军战机为了让火箭弹有点准头,必须降到几百米的高度发射,这时候别说防空导弹了,连高射机枪都能凑上来凑热闹。 有统计显示,俄军被击落的战机里,超过六成是在执行低空火箭弹打击任务时被命中的,苏 - 35 这种号称 “4++ 代” 的战机,栽在毒刺导弹手里的就有十几架,纯属浪费了一身好性能。 咱们的歼 20 可不是用来干这种糙活的,作为第五代隐形战机,它的核心优势是隐身突防、超音速巡航和先进航电,本该像刺客一样,在敌方防空网外精准 “点穴”,而不是冲上去当 “轰炸机”。 火箭弹这东西看着火力猛,实则射程只有几公里,精度差得离谱,想命中目标全靠飞行员肉眼瞄准、低空俯冲。这种打法放在几十年前还行,现在等于把歼 20 的隐身外衣扒了,逼着它在敌方雷达和导弹面前裸奔。 歼 20 的隐身涂层、先进航电、超音速机动能力,全是为了超视距作战、精确打击设计的,挂着火箭弹低空飞行,跟让短跑冠军去参加举重比赛没区别。 有人可能觉得火箭弹成本低,适合大规模使用,但歼 20 本身造价就高达数亿人民币,用这么贵的战机去投几千块钱一发的火箭弹,简直是本末倒置。俄乌战场已经证明,一枚几十万美元的精确制导导弹,能干净利落地摧毁一座雷达站或弹药库,而用火箭弹可能要派十几架战机反复轰炸,还得冒着被击落的风险。 真要是爆发冲突,歼 20 的每一次出动都该直指敌方要害,比如指挥中心、防空阵地、预警雷达,这些高价值目标只有精确制导武器才能高效打击,火箭弹打上去顶多挠个痒。 咱们的军工早就造出了配套的精确制导武器,比如雷霆 - 2 激光制导炸弹、鹰击 - 98 空地导弹,还有射程超百公里的巡航导弹,这些武器的精度和射程都跟歼 20 的性能完美匹配。 就像美德联合研制的 GMARS 火箭炮,人家的精确制导火箭弹能打 400 多公里,误差控制在米级,根本不用靠近目标。歼 20 要是挂着这些武器,在敌方防空圈外发起攻击,既能发挥隐身优势,又能保证打击效果,何必冒着生命危险去投火箭弹? 俄军的教训还告诉我们,战术思维落后比装备差距更致命。他们明明有先进战机,却还抱着冷战时期的 “空地支援” 老思路,觉得火箭弹火力猛、覆盖广,能震慑敌人。 可实际打下来,乌克兰军队根本不扎堆,都是化整为零的小股部队,火箭弹炸过去大多是空爆,没造成多少实际损失,反而让自己的战机成了活靶子。咱们的歼 20 肩负着制空权争夺、纵深精确打击的核心任务,要是把它用来执行近距离火力支援,等于浪费了它的制空能力,让敌方战机有可乘之机。 电子战环境的变化也容不得歼 20 低空抛火箭弹,俄乌战场早就成了电子战的试验场,双方都在用电子干扰设备压制对方雷达,但便携式防空导弹多是红外制导,不受电子干扰影响。 歼 20 的电子战系统再先进,也没法屏蔽红外信号,一旦低空飞行,发动机的尾焰和机身的红外特征,很容易被导弹锁定。而在高空发射精确制导武器,既能利用电子战系统压制敌方雷达,又能避开红外制导导弹的威胁,安全性和有效性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可能有人会说,火箭弹在对付集群目标时还是有用的,但现代战场早就没有大规模集群冲锋了。就算遇到分散的地面目标,歼 20 也能挂载精确制导炸弹或小型空地导弹,实现 “一机多目标” 打击,精度比火箭弹高得多,还能减少附带损伤。 俄乌战场中,俄军用火箭弹炸乌克兰的阵地,往往炸完之后对方还能继续作战,而乌军用地狱火导弹、海马斯精确制导火箭弹,每次打击都能精准摧毁俄军的火炮、弹药库,这就是精准打击的威力。 咱们的歼 20 从设计之初,就不是为了低空发射火箭弹。它的隐身气动布局、有源相控阵雷达、光电探测系统,都是为了在超视距范围内发现目标、锁定目标、摧毁目标。挂着火箭弹会破坏它的隐身外形,增加雷达反射面积,还会影响机动性,让它的优势荡然无存。就像给顶级跑车装了一套农用轮胎,根本发挥不出应有的性能。 俄乌战场的血债已经摆在这里:先进战机脱离体系支持,抱着落后武器搞低空突击,就是在送人头。咱们的国防建设花了那么多心血,造出歼 20 这样的国之重器,不是让它去重复别人的错误。 未来战争是信息化、精准化的对抗,歼 20 的使命是制空权争夺、纵深精确打击、摧毁敌方防空体系,而不是挂着火箭弹去打地面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