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去了一趟马来西亚,结果把马来西亚人也得罪了。事情是这样的,她去了吉隆坡之后,

鹏鹏西风 2025-11-22 18:41:58

高市去了一趟马来西亚,结果把马来西亚人也得罪了。事情是这样的,她去了吉隆坡之后,专门向二战战死的日军献花。 她去祭拜了侵略者,却对受害者的血泪闭口不谈。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出席东盟峰会期间,专程前往吉隆坡日本人墓园,向二战时期战死的日军“慰灵碑”献花。她站在碑前说“深为感慨”,说“回顾了马来西亚的历史”,可奇怪的是,她口中的历史里,没有日军1942年登陆马来半岛后的烧杀抢掠,没有“肃清”行动中数万平民的冤魂,也没有强征劳工修建“死亡铁路”的人间炼狱。 她只记得“慰灵”,却忘了这片土地上曾有多少人因日本军靴而家破人亡。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外交行程,而是一次极具象征意义的政治姿态。当一国领导人选择在异国他乡,为本国曾经的侵略军队献花,却不提战争罪行,这已经不是“个人情感”可以解释的行为。它传递出一种信号:日本官方对历史的态度,正在悄然滑向一种选择性记忆——记住牺牲,遗忘暴行。 马来西亚民众的愤怒,来得并不意外。 一位吉隆坡的退休教师在网上写道:“我父亲那一代人,是听着枪声长大的。他们躲进丛林,靠野菜活命。现在日本首相来了,不去战争纪念馆,不去平民遇难地,却跑到日军墓园献花,还说‘回顾历史’?她回顾的是谁的历史?” 这句质问,戳中了问题的核心。 历史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叙事。如果你只记得自己士兵的“英勇牺牲”,却无视他们手中沾染的鲜血,那这种“反思”不过是自我安慰的表演。马来亚大学的黄子坚教授说得更直白:高市早苗的做法,是一种“历史修正主义”的体现,甚至推翻了过去几十年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基本立场。这不是进步,是倒退。 再看另一个例子。2023年,日本政府曾就“慰安妇”问题再次表态,称“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日本军队强征妇女”。这种说法立刻遭到韩国、中国和东南亚多国驳斥。而此次高市早苗在马来西亚的举动,不过是这一系列操作的延续——用仪式感包装遗忘,用“和平”话语掩盖未愈合的伤口。 一个国家能否真正融入区域大家庭,不在于它经济多发达、技术多先进,而在于它是否敢于直面自己的黑暗篇章。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不是软弱,而是强大;它让德国赢得了尊重。而日本呢?靖国神社年年有人参拜,教科书对侵略史轻描淡写,政客频频发表“侵略未定论”。现在,连首相都开始在国外为战死者“正名”,这让曾经被侵略的国家如何安心? 有人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可问题是,当加害方从未真正道歉,受害者怎么能轻易放下?记忆是有重量的。它压在幸存者的梦里,刻在后代的家训中。你不能一边享受着和平红利,一边否认战争的代价。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选择性纪念正在成为一种模式。如果今天可以在吉隆坡为日军献花而不提暴行,明天是否就能在新加坡、在菲律宾如法炮制?如果亚洲各国对此沉默,那等于默许了一种新的历史叙事正在被悄悄建立——一个美化侵略、淡化罪责的叙事。 这不是小题大做。一个不能诚实面对历史的国家,很难让人相信它对未来和平的承诺是真诚的。 要修复信任,其实并不复杂。日本完全可以做两件事:第一,首相公开访问马来西亚战争纪念馆,向受害者致哀;第二,在献花仪式上明确承认日军侵略带来的伤害,并重申对和平的承诺。这才是真正“回顾历史”的方式。 可惜,我们看到的恰恰相反。 高市早苗的这次访问,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日本在历史认知问题上的顽固与傲慢。也照出了亚洲国家共同面临的课题:如何让历史真相不被时间冲淡,不被政治操弄扭曲。 历史不是用来挑选的纪念品。你不能只留下让你感到光荣的部分,把痛苦的章节撕掉。真正的和解,始于共同承认同一个事实,而不是各自讲述不同的故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
鹏鹏西风

鹏鹏西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