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改口了!对安世半导体放行。 荷兰政府宣布:不再干预!没有安全问题,也没有产业链风险。 说得真好听。 但这话怎么似曾相识?当初封杀的时候,说的可是“国家安全”,现在突然就没问题了? 这话听着冠冕堂皇,实则漏洞百出,明眼人都能戳破那层遮羞布——荷兰哪是突然认清“无安全风险”,不过是算清了利益账,再也撑不住自欺欺人的封杀戏码,找个台阶下罢了。安世半导体深耕的是成熟制程功率半导体,产品大多用在汽车电控、家电变频这些民生和工业基础领域,跟所谓的“高端敏感技术”八竿子打不着,2017年中资收购后,全球市占率常年稳在12%左右,欧洲大众、宝马这些头部车企,半数以上的汽车功率芯片都依赖它供货,说白了,它是全球汽车产业链里绕不开的核心环节,根本没什么可谈的“安全隐患”。 当初荷兰跟着外部势力喊“封杀”,本质是想借技术管控拿捏产业链话语权,可没成想,反倒先坑了自己人。今年欧洲汽车产业刚盼来复苏,车企忙着扩产抢占市场,偏偏功率半导体供不应求,安世一旦受限出货,大众德国工厂上半年就出现过生产线降速、部分车型延迟交付的情况;荷兰本土更有不少给车企做配套的中小企业,车企日子紧巴,它们的订单跟着缩水,上半年就有荷兰零部件厂商公开吐槽,封杀安世没伤到别人,先让自己营收跌了两成,工人排班都受影响,这些抱怨传到政府耳朵里,不可能不掂量利弊。毕竟荷兰经济体量不算大,汽车及配套产业占本土制造业营收的15%以上,真要是因为一封杀搞垮了产业链上下游,不仅经济承压,还会引发就业问题,这种亏本买卖,精明的荷兰可不会硬扛。 更关键的是,外部势力对半导体的限制,早就悄悄露了松动的苗头。之前喊着“全面管控”,可成熟制程芯片关乎全球制造业根基,连其本土都需要这类芯片支撑家电、汽车等产业,近期对成熟制程的管控力度明显放缓,荷兰要是还死磕着不放,只会让韩国、日本的同类半导体企业趁机抢占份额,到时候安世的订单转移了,荷兰不仅捞不到好处,还会错失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的增长红利,这种两头不讨好的事,自然要及时止损。 说穿了,荷兰所谓的“安全考量”从来都是幌子,利益才是藏在背后的核心。需要卡脖子、拿捏产业链的时候,就把“国家安全”搬出来当挡箭牌,说得义正辞严;等自己本土经济受影响、利益受损了,就立马改口“无风险、不干预”,前后矛盾到离谱。这种反复无常的操作,不仅丢了国际合作该有的信誉,更暴露了其在全球产业链博弈中的被动——既想依附外部势力搞技术霸权,蹭着所谓的“阵营优势”谋利,又舍不得放弃中资企业带来的产业链红利,怕断了自己的财路,左右摇摆间,终究是把“原则”变成了“利益的垫脚石”。 全球产业链本就是相互依存的,靠卡脖子、搞单边限制换不来话语权,反而会破坏产业链稳定,最后反噬自身。荷兰这次改口,算是认清了现实,可这种“看利益下菜碟”的态度,终究难让人信服。后续能不能真正做到不干预产业链正常合作,还是只做表面文章、见风使舵,谁也说不准,但有一点很明确:产业链的话语权从来不是靠封杀得来的,相互尊重、互利共赢,才是长久之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