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8岁的奥巴马母亲被黑人穷小子骗婚生子抛弃。她却一直告诉儿子:“你爸

峻辉聊过去 2025-11-21 18:30:05

1961年,18岁的奥巴马母亲被黑人穷小子骗婚生子抛弃。她却一直告诉儿子:“你爸是一个好男人!”40年后才知深意。 奥巴马的母亲安·邓纳姆1942年出生在堪萨斯州威奇托市,那时候美国刚卷入二战没多久。父亲叫斯坦利·邓纳姆,本来想生个儿子,结果生了女儿,就给她取了个男名斯坦利·安·邓纳姆。父亲干家具销售,母亲玛德琳在银行上班,一家子过得还算中规中矩,但搬家次数多得像流浪汉。战后他们先去了加州伯克利附近,又辗转到俄克拉荷马州的庞卡城,得克萨斯州的弗农,堪萨斯州的埃尔多拉多。1955年落脚西雅图,1957年又挪到华盛顿州的默瑟岛。安在那儿上高中,学校氛围挺开放,老师鼓励学生多质疑传统观点,她自己也爱看存在主义书籍,脑子里装满了各种想法。 1960年,夏威夷刚成为美国第50个州,她父亲看准了家具生意的机会,全家迁到火奴鲁鲁。安进了夏威夷大学,主修人类学,还选了俄语课。课堂上她遇到了一个肯尼亚留学生,叫巴拉克·奥巴马一世。这家伙皮肤黑,口音重,谈起非洲独立运动和经济学头头是道。安被吸引住了,两人从课上聊到课下,很快就发展成恋爱关系。那年她才18岁,年轻气盛,父母知道后死活不同意,种族隔阂和社会压力摆在那儿,家里闹得鸡飞狗跳。但安不管那些,1961年2月,她已经怀孕三个月,两人偷偷在毛伊岛一个小镇办公室登记结婚。 没想到,这段婚姻从头就是个骗局。奥巴马一世来美国前,在肯尼亚1954年就娶了老婆凯齐亚,还有孩子,但他瞒得死死的。安当时啥都不知道,婚后几个月,她在火奴鲁鲁的医院生下了儿子巴拉克·奥巴马二世,那天是1961年8月4日。孩子出生后,奥巴马一世没多久就露馅了。他对家庭越来越不上心,忙着学业,1962年从夏威夷大学毕业后,直接打包行李去了哈佛,继续深造。安一个人拉扯孩子,1963年她重返夏威夷大学上课,父母帮着带娃。她打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紧巴巴的。1964年1月,她终于忍无可忍,到法院递交离婚申请,理由是“严重精神痛苦”。奥巴马一世没出庭,3月20日判决下来,安拿到了儿子的独抚养权。从那以后,奥巴马一世基本消失在他们的生活里,只偶尔寄封信,内容干巴巴的,就谈谈学业啥的。 安离婚后,没沉浸在怨恨里,她把所有精力都投到儿子身上。抚养过程中,她从来不在孩子面前说父亲坏话。相反,她总强调奥巴马一世是个有学问的人,有远大目标,能实现大事。儿子小时候问起爸爸,她就这么说,帮他树立一个正面形象。奥巴马一世其实在肯尼亚混得并不好,回国后当了政府官员,但酗酒成性,车祸不断,1982年就死了。可安从来不提这些负面,她选择让儿子看到父亲的潜力,而不是失败。儿子长大后,在自传里提到,这让他从小就有个值得尊敬的榜样,避免了家庭破碎带来的心理阴影。 安自己也没闲着,1965年她又遇到了一个印尼留学生,叫洛洛·苏托洛。两人聊得来,共同兴趣多,1967年结了婚。那年安刚拿到人类学学士学位,带着六岁的儿子飞到雅加达。起初住在一个新社区,房子带小院,安在那教英语,苏托洛做地形测量。1970年,他们生了个女儿,叫玛雅。安在印尼干了乡村发展工作,帮当地妇女搞小额信贷啥的,挺接地气的项目。她研究人类学,经常去乡下调查,接触各种文化。但文化差异太大,苏托洛家传统观念强,安追求独立,两人冲突不断。1971年,安把十岁的儿子送回火奴鲁鲁,住外祖父母家,上普纳荷学校。那是所私立名校,学费不菲,但安觉得教育最重要。儿子在那儿适应得还行,祖父母管吃管住,她自己继续在印尼忙事业。 1980年,安和苏托洛离婚,又成了单亲妈妈。她没停下脚步,继续深造,1992年拿到了博士学位。工作上,她在福特基金会负责妇女就业项目,后来为印尼人民银行研究小额信贷,帮助穷人脱贫。这活儿不轻松,她经常出差,儿子和女儿分散两地,但她总保持联系。儿子上大学后,她寄书寄录音,鼓励他面对挑战。1994年底,安身体出问题,腹痛,去检查发现是子宫癌,已经扩散到卵巢。1995年她回美国治疗,但没扛住,11月7日去世,年仅52岁。子女把她的骨灰撒在欧胡岛的太平洋海面,算是个安静的告别。 儿子奥巴马长大后,慢慢理解了母亲的深意。他在自传《我父亲的梦想》里写到,小时候母亲总说父亲好,让他有个精神支柱。长大后他才知道,父亲其实问题一大堆:骗婚、抛弃家庭、在肯尼亚生活混乱。但母亲的做法,让他避免了怨恨,帮他塑造了身份认同。四十多年过去,奥巴马当上总统,回想起来,这份教育智慧太关键了。它不光是保护孩子,还教他看人看事要有平衡,别一棍子打死。

0 阅读:2
峻辉聊过去

峻辉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