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一农村老汉来到中南海门口,问警卫员:“老朱”在吗? 罗忠文出生在1

峻辉聊过去 2025-11-21 18:29:54

1960年,一农村老汉来到中南海门口,问警卫员:“老朱”在吗? 罗忠文出生在1897年,湖北咸宁罗家嘴村一个穷苦人家。从小家里就靠给地主打长工过日子,他排行老大,下头还有仨弟弟,日子紧巴巴的。年轻时候他没少吃苦,帮着家里干农活,勉强混口饭吃。到了二十年代末,咸宁那边农民运动起来了,他三十多岁了,才接触到这些事,慢慢加入农军。1932年2月,咸宁农军整编成红军独立第三师,他也就正式成了红军战士。那时候他身高一米七三,骨头架子壮实,部队里都知道这汉子力气大,为人靠谱,干啥都肯出力。 后来1937年,他调到八路军总司令部,给朱德当炊事员。别以为炊事员就轻松,战争年代,谁都得上阵。有一回跟日军打仗,他护着伤员撤退,中了弹倒地,躺在死人堆里两天两夜,没吃没喝硬挺着,等部队回来才捡回条命。总部转移的时候,他老扛着大铁锅走在队尾,掉队了就摸黑追,靠着战士留下的脚印找路。一次部队过条急河,水流猛得很,敌军追得紧,朱德不会水,他就背起朱德蹚过去。1938年春天,他跟着彭德怀去山西前线。六月,日军进攻辽县南河铺狮子岭,部队打得激烈,撤退时彭德怀给了他个三十多斤重的公文包,里头全是机密文件和电报,只说一句不能丢。他就把自己的行李扔了,包绑身上,失散后藏山洞两天,啃草根喝泉水,第三天突围,走了六天山路才找到大部队,包一点没损。彭德怀当场表扬他,给了奖旗和三十元边币。 这些事让罗忠文跟朱德、彭德怀关系近了。他叫朱德“老朱”,是战友情谊积累出来的。1949年随军委进北京时,他已经五十多岁,身上旧伤多,身体不行了。领导想让他在北京休养,他死活不肯,说要回乡务农。咸宁县委给他安排乡长,他谢绝了;县城房子也不要,就回村里过普通日子。平时他不麻烦组织,也不伸手要照顾,靠种地过活。 可到了1958年以后,自然灾害来了,洪水干旱轮着上,粮食减产严重。咸宁那边村民日子难熬,很多人饿得不行。罗忠文跟几个乡亲试着在田边地角种点东西补口粮,结果生产队给收走了。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觉得这事得向上头反映,不然大家过不去。他攒了点钱,买张火车票,颠颠簸簸跑到北京。到了中南海新华门,警卫拦住问来意,他说找老朱汇报情况。警卫一愣,问哪个老朱,他说就是朱德朱老总。警卫没见过这么叫的,但看他着急样,怕耽误事,就打电话请示,上报名字罗忠文。没想到,上头批了,让他进去了。接待他的还是国防部副部长罗瑞卿。 罗瑞卿听了罗忠文讲家乡灾情,当场让中央军委办公厅写信给咸宁县人民武装部,要他们照顾罗忠文生活。县里很快就发了张特殊供应证,每月给二十元优抚金。中央也指示当地政府开国库,放救济粮,每人五斤。罗忠文这趟没白跑,帮了村里大忙。他一生就这样,不为自家事儿张嘴,就为老百姓操心。回乡后,他继续种地,用那点钱帮着村里人,日子过得朴实。 罗忠文回乡后,咸宁县委几次想给他安排工作,他都推了。他说自己年纪大,身体有旧伤,干不了啥,就想在家种地。村里人知道他是老红军,敬重他,但他从不拿这个说事儿。灾害年头,他带头省吃俭用,还帮着分粮。优抚金下来后,他没全留着,用来买种子分给大家。村里恢复生产时,他虽老了,还下地干活,教年轻人怎么种。 罗忠文一辈子低调,为人民服务,从不求回报。1975年他去世时,军分区开了追悼会,认可他贡献。2008年,儿孙给他立碑,碑上写“革命千秋古,传统万代兴”,上头“老红军”三个字。碑文简单,却道出他一生。

0 阅读:0
峻辉聊过去

峻辉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