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北大才女王承书吃完饭后,像往常一样去了实验室。谁知这一走,却像人间蒸

凯复开心趣事 2025-11-21 17:45:59

1961年,北大才女王承书吃完饭后,像往常一样去了实验室。谁知这一走,却像人间蒸发了一般,丈夫因找不到她,差点翻遍了北京城。10多年后,儿子打开门,发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定睛一看,却是消失了多年的母亲。   有一天,王承书跟丈夫说要去实验室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在她离开后的日子里,丈夫张文裕翻遍了大半个北京城却毫无所得,年幼的儿子终日倚在门口,眼巴巴地望着巷子尽头,期盼母亲的归来。   然而,他们无人得知,这位母亲正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通往西北戈壁的列车,而她的背包里,除了几件简单的衣物外,还有从美国带回来的铀同位素研究手稿。   王承书是一位被寄予厚望的学者,上世纪五十年代,她在美国留学期间,与导师共同研究动力学理论,发表了一系列备受瞩目的学术成果。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她毅然放弃令人艳羡的海外条件,与丈夫张文裕一道返回祖国,投身到国家亟待发展的科研事业中。   最初,她专注于等离子物理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小的突破,然而,1961年的某一天,一份来自国家的命令改变了她的命运。   中央决定加速推进原子弹研发,而浓缩铀技术是这项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她被选中负责这一绝密项目。   这是一次需要隐姓埋名的任务,无法与外界联系,就连至亲之人也不能告知任何细节。王承书沉思片刻后便答应了。回到家后,她选择借出差为由告别家人,“如果国家需要,我愿意。”她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了最深沉的爱国情怀。   火车一路向西,王承书最终来到了一个地图上都标不出的地方,西北戈壁的铀同位素分离实验基地。基地的条件异常艰苦,沙尘暴不请自来,简陋的小平房被吹得嘎吱作响。   冬天,实验设备的金属部分冻住,夏天则是人难以靠近的高温。住的是漏风的帐篷,喝的是咸涩的苦水,但这些都没有成为阻挡她献身研究的理由。   最初,摆在她和团队面前的,是大量苏联专家留下的技术资料。由于语言障碍和脱节的记载,她带领团队以算盘和手摇计算机为唯一工具,日以继夜地推敲计算。   从凌晨至深夜,她伏案工作的身影始终未曾中断。有一次,她在长时间的工作后流鼻血不止,仍然用纸巾塞住继续演算。   某次因连续高负荷劳作,她在实验室晕倒,醒来后的第一句话不是关心自己的身体,而是问:“数据检查完了吗?”这些在别人眼中近乎疯狂的举动,却是她履行“我愿意”的庄严承诺。   身为基地内唯一的女性科研专家,她还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温柔,那是在夜晚孤独的房间里,她从怀里取出从家中带来的儿子的照片时,眼中流露出的深深思念。   儿子不能理解为何母亲多年不归,她只得将这些情感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她也偶尔听到丈夫寄来的信息,得知儿子考试成绩优秀,她轻轻地在自己的工作笔记的角落画上一个小小的蛋糕图案,写下简短的祝福。   而在几十公里之外的北京,张文裕扮演了一个超负荷的“支柱”,他既要在科学岗位上研究,又要担起“全职爸爸”的责任。   当儿子对着作业发愁时,他总是尽可能给出解答。而每当孩子问:“妈妈去哪了?”他只能红着眼眶回答:“妈妈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工作,这是她的使命。”   少年渐渐懂事,甚至在作文当中写下一句“我的妈妈是国家机密”。尽管少了儿时的陪伴,这种别样的亲情也灌溉着他对母亲的理解与敬意。   时间转眼来到1978年,王承书完成了重要的历史使命,她终于被允许返回北京。此时,她已满头白发,而她推门见到的“儿子”,早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小男孩。   再相见,难掩复杂,她数十载的青春和精力或许无法再陪伴家人成长,正是她和许许多多科研人员的付出,成就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壮举。这位长期隐姓埋名的女子,才开始被外界所知,她的功绩被众人传颂。   面对荣誉,她从未居功,晚年,她将个人积蓄捐赠给“希望工程”,连遗体也无偿捐献,用最后的行动书写了对祖国的爱。   王承书的命运并非孤例,还有无数科学家甘于奉献,比如邓稼先在核弹研究中默默隐姓埋名28年,郭永怀舍身护安全研究资料等。他们或许不如历史上的英雄被大众熟知,但他们同样是功勋至伟的无名之辈。   他们的名字,串联起了整个民族在危难时刻的脊梁,他们相信,为一个更安全、更强大的国家付出,是一种荣耀,一种责任。   今天,当世界大环境复杂多变,科技创新关乎国家竞争力时,老一辈“隐姓埋名”的精神,依然具有启发性。在生活安稳和个人利益之间,如何作出抉择?也许,王承书等人的一生就是答案。   她们用实践教会后人:个人的选择,当站在更大的格局上,为的是让更多人受益,当今世界对人才同样有所寄望,我们或许不需要再隐姓埋名。   但那种“为国家、为人民”的初心不应改变。正如王承书留下的最后一句话:“隐姓埋名不是牺牲,而是独有的荣耀。”     文章信息来源:中国青年网-2021.08.31《中国核事业耀眼的女性!她被认为能获诺贝尔奖,一生说了三次“我愿意”》

0 阅读:64

猜你喜欢

凯复开心趣事

凯复开心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