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最后两只熊猫打包回国,高市早苗激进言行,换300亿日元天价账单 日本

飞天史说 2025-11-21 12:14:13

就在刚刚!最后两只熊猫打包回国,高市早苗激进言行,换300亿日元天价账单 日本全国无熊猫的时代,眼看就要来了。按照中日合作协议,明年2月,上野动物园的双胞胎明星“晓晓”和“蕾蕾”就要踏上回国的路。 熊猫铁粉们心里拔凉拔凉的,动物园外那条排队三小时的长龙也要散场了。看热闹的不嫌事大,但背后这笔300亿日元的“天价账单”,却让日本社会的心情变得比关东冬天还要冷。 熊猫在日本,那绝对是“顶流带货王”。上野动物园每年靠着它们吸引的游客超过500万,周边的商家只要和熊猫沾上边,哪怕是一杯熊猫奶茶、一份熊猫饭团,销售额都能翻上几倍。三越百货前几年推出的熊猫周边,一年就卖了30亿日元。 经济账算下来,这两只黑白宝贝给东京上野带来的直接收入少说也有两百多亿,相关衍生产业加起来,保守估计超300亿日元。 难怪有专家说,熊猫一离开,整个上野的旅游业怕是得缩水四成。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日本人对熊猫的喜爱,甚至成了社会文化的一个符号,NHK的民调一连五年把熊猫评为最受欢迎的“外国文化IP”。电视节目里夸张一点说,熊猫都快变成日本的“吉祥物”了。 但要说熊猫真的是“想借就借,想留就留”,那也太天真。中国租借熊猫,标准和要求一向是出了名的严。 动物园得把场馆的温湿度卡在60%到80%之间,每天还得保证50公斤新鲜竹子,稍微马虎一点立马被点名整改。 神户王子动物园就因为竹子不够新鲜,被中方提醒了好几回。别看这些小细节,其实背后藏着国家之间的信任账本。 早些年中日关系好的时候,像“永明”家族那几年在日本繁育得相当成功,大家合作得你来我往,谁也不吃亏。 但最近几年政治气氛一变,高市早苗的做派可真把这层信任给搅浑了。 她在国会答辩中明确将“台湾有事”与日本“存亡危机事态”挂钩,暗示可能介入台海事务,还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并为其行为辩解,回避对历史问题的正确认知,这一连串操作让两国关系变得剑拔弩张。 中国媒体也直言不讳,说熊猫外交其实就是双边关系的晴雨表,信任没了,熊猫自然也就不留了。 日本这边不是没想过补救。自民党干事长、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森山裕在4月率团到访北京,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会谈时,专门请求继续租借大熊猫。 但政治态度没松口,嘴上说着想续借,实际行动却没见到多少改变。日本民间倒是急了,熊猫爱好者们组了个联盟,短短两周拉来十万签名,呼吁政府拿出点诚意换回熊猫。 可是民意再高,终归拗不过高市内阁的对外姿态。中国这边的立场一直很清楚:合作必须得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只要日本在政治上扭扭捏捏、阳奉阴违,熊猫回归的可能性基本就是零。 这场熊猫风波,最后其实成了经济和政治之间的正面交锋。一边是每年几百亿日元的经济利益,另一边是高市内阁对外的强硬姿态。两边撕扯到最后,吃亏的还不是那些普通商家和熊猫粉丝? 日本以往靠着“亲中”路线,不光赢得了熊猫的青睐,还拉动了地方经济。现在政治短视,结果反手就把300亿的账单拿自己头上砸。有人开玩笑说,这叫“熊猫走了,钱包瘪了”,其实一点都不夸张。 中国这几年对外一向讲求和平共处和互利共赢,熊猫外交也好,贸易往来也罢,讲究的都是一个“信任”二字。日方要真想让熊猫回归,光靠口头的示好远远不够,得真刀真枪地调整对华政策。 历史上,熊猫曾经是中日友谊的象征,见证过两国关系的温暖时刻。时至今日,熊猫能不能继续做这座桥梁,说到底还得看日本政府敢不敢为民意买单,敢不敢把信任真正落到实处。 熊猫的去留,不只是动物园的损失,更是两国政治信任的试金石。300亿的账单只是表面,失去的,可能还不止这些。 参考资料:最后2只旅日大熊猫即将回国,日本马上要没有大熊猫了! 2025-11-20 08:36·京报网

0 阅读:8

猜你喜欢

飞天史说

飞天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