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校名是老人家在1950年亲自题写的,其过程也很简单,就是南开大学同学向老人家写信,请求题写校名,老人家回了一封信,还写了个方案,最后用了现在这个校名,从书法的角度上说,南开大学校名也是精品中的精品,非常之漂亮。 南开大学化学系一直是一个受到老人家“加持”的教育机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值得记录: 南开大学化学系自20世纪50年代初就紧贴国家战略需求,开始在植物激素、有机磷化学等领域进行攻关研究。1956年,杨石先校长代表南开大学接受国家委托开展农药研究的任务后,毅然放弃了从事多年的药物化学研究,积极组织力量进行国家急需的有机农药攻关。1958年,陈茹玉带领青年教师合成了对人畜危害不大,但对害虫有很好防治效果的敌百虫、马拉硫磷等有机磷杀虫剂,并在校内建成了生产车间,协助我国第一家有机磷杀虫剂生产单位一一天津农药厂进行生产,填补了我国农药领域的一项空白。 科研不能离开生产,科研要促进生产,这是那个年代中国科技界的一个重要原则,所以那个年代大学培养的大学生都非常有实用价值,但是现在很多的很多时候教育已经脱离这个原则,有时候人们都会抱怨说大学毕业即失业,把责任推诿给社会,实际上现在很多大学已经隐性商业化——教育本身成了生产手段,学生作了纯粹的商品,学生被生产出来教育产业化的过程就等于结束了。 现在中国的大学文科院系此情况非常严重,急需改革调头。但中国大学的理科院系还是很有希望的,现在南开大学也已经成为天津市尖端科技创新和向生产应用转化的的骨干力量。 这次来天津,看到天津市的几个重要科技产业园区里,南开大学的科技项目输出都起着主导作用,比如南开大学的新能源电池研究,大学老师都是科学技术转化的带头人,甚至都是半个企业家,看了真让人振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