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美军轰炸了东京大半年,收效却不大,李梅上任后,想到一个办法:“东京木

武某人 2025-11-20 15:22:32

1944年,美军轰炸了东京大半年,收效却不大,李梅上任后,想到一个办法:“东京木屋子多,别用高爆弹,用凝固汽油弹,改‘火攻’!” 美军对日本进行轰炸最初依赖的是高爆炸弹,这种炸弹可以摧毁钢铁建筑和军事设施。然而,东京建筑物中超过七成是木质结构。高爆炸弹最多只能摧毁屋顶,造成表面伤害,居民迅速修补后,城市几乎很快恢复原状。 李梅刚接手美军的第21轰炸机司令部时,他对东京的地图进行了详细分析,迅速发现了一个致命的漏洞:东京的城市布局,尤其是密集的木质房屋和狭窄的街道,为火攻提供了独特的优势。相比高爆炸弹,李梅决定转变战略,选择用凝固汽油弹进行“火攻”。 然而,李梅的这一建议在美军内部并没有立即得到认可。许多人担心,燃烧弹的使用将大面积伤害平民,并且这样做可能会引发更大的伦理争议。同时,为了增加燃烧弹的装载量,美军需要拆除轰炸机的自卫机枪,这会使得轰炸机面临极大安全隐患。 面对这些质疑,李梅毫不动摇,他明确表示:“我们要减少将来登陆时可能付出的代价。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避免更多士兵的伤亡。” 最终,李梅顶住了压力,决定实施这一火攻战略。1945年2月23日,李梅指挥的B-29轰炸机群开始进行了首次试探性轰炸,投下的凝固汽油弹成功烧毁了东京2.56平方公里的区域。 接下来,李梅的火攻计划迎来了大规模的实施。1945年3月9日夜晚,334架B-29轰炸机从关岛基地起飞,每架飞机装载了5吨的凝固汽油弹。这次轰炸的规模空前,所有的自卫机枪都被拆除,以腾出更多空间来携带燃烧弹。为了避开高空急流的干扰,轰炸机群低空飞行,直到接近东京时才开始拉升,呈扇形展开,开始投放燃烧弹。 东京的下町区居民至今仍记得那晚的场景。一名当时在东京的中学生山田回忆说:“一瞬间,整个夜空亮得像白天,街道上的木门突然冒出浓烟,我推开门后看见整个街区都在燃烧。有人着火后跑进河里,可汽油漂浮在水面上,火焰竟然跟着烧到了水里。” 这场大火迅速蔓延,在东京市区形成了直径两公里的火旋风,中心的温度高到可以融化钢铁,连混凝土防空洞也在烈火中被烤裂。 短短三小时内,李梅指挥的B-29轰炸机群投下了1665吨凝固汽油弹,东京的16平方英里的区域变成了焦土,造成至少十万人的伤亡,数百万居民被迫疏散。 火灾摧毁了大量木质建筑和日本的军事设施,特别是分散在居民区的家庭工厂。由于这些工厂的损毁,日本的军工生产能力受到了极大影响,尤其是飞机发动机的生产,在短短几周内暴跌了80%。 东京火攻的成功,极大地打击了日本的军工生产链和民心。日本军方和民众都开始意识到,这场战争已经不可能继续下去。 李梅抓住这一机会,继续对名古屋、大阪等城市实施火攻,并将火攻范围扩大到67座日本城市。到1945年8月,日本国内已经有219万间房屋被摧毁,约30万人(部分资料称为43万)死亡,超过850万居民无家可归,整个日本的社会和军事能力已经接近崩溃。 李梅的火攻计划被视为二战空袭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它改变了美军对城市轰炸的传统观念,也为后来的战争策略提供了重要借鉴。

0 阅读:37
武某人

武某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