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0年,十几万蒙古铁骑与十五万明军鏖战数日,直到最后,蒙古军不是战死沙场,就

武某人 2025-11-19 17:22:23

1370年,十几万蒙古铁骑与十五万明军鏖战数日,直到最后,蒙古军不是战死沙场,就是俯首投降。北元名将王保保败得极惨,只带着几个亲兵仓皇逃出战场,连靴子都没保住。 至正二十三年,王保保还在太原当守将。他那时候就不是个安分的角色,一次面对明军围城,他带着仅仅18骑夜袭明军大营,一通厮杀竟杀出一条生路。这等胆气,让朱元璋都感叹此人“奇男子”,实在不容小觑。 五年后,大都陷落,元顺帝仓皇北逃,北元政权名存实亡。可王保保不认输,率部南下河西,拿下兰州、定西等要地,架起了自己的一套防线。他的意图很明确:要守住西北门户,做北元重整旗鼓的关键一子。 偏偏这时,常遇春病逝,主持西北防务的徐达又暂时离开,这给了王保保可趁之机。他迅速集结十余万兵马,打算一鼓作气突破明军防线。就在这一年冬天,王保保亲率主力突袭兰州,意图南进。可他没料到的是,这场战役,正是他命运的拐点。 兰州城内只有三千明军守军,主将张温死守不退。他不和敌人硬拼,而是玩起了“夜袭扰军”:每晚带几十人出营偷袭元军营地,点完火、砍几人便跑,搅得蒙古军心惶惶、不得安眠。但毕竟寡不敌众,兰州告急的消息还是传到了南京。 朱元璋一听,立刻拍案命令:调徐达亲率十万大军出西安,正面迎敌,同时令李文忠绕道沙漠截击元军援兵。明军两路夹击的战略开始铺开,一场大决战拉开了帷幕。 到了1370年春,沈儿峪成为双方决战的主战场。明军占据峪口要地,筑垒设防,节节推进;元军则把主力部署在高地车道岭,意图居高临下反攻。 王保保本想照搬围兰州那一套,先拖垮明军士气。但徐达不吃这一套,反而暗中命大将邓愈立栅逼营,一点点压缩元军生存空间。两军在峪地对峙,每日数场冲突,战况惨烈,尸横遍野。 王保保派出一千精骑偷偷绕到明军东南侧翼,深夜偷袭明军营垒。营内将士毫无防备,一片混乱,几位副将当场战死。关键时刻,徐达亲自赶来,一刀砍下几个临阵脱逃的士兵,冷声喝道:“谁再后退一步,就与他们一样!”士兵们见主帅亲临震怒,纷纷稳住阵脚。 第二天天刚亮,徐达下令全军反攻。明军如潮水般涌入元军营地,一路撕裂防线,北元阵型溃散,士气彻底崩塌。王保保眼见大势已去,只得弃城弃将,与少数亲兵仓皇逃命。他们向北狂奔,目标是车道岭,那儿驻着四万蒙古援军,是他唯一的退路。 可惜这条退路也早已被盯死。 在主战场打得激烈时,邓愈已带一支明军提前赶往车道岭设伏。等王保保还未靠近,四周已插满明军旗帜。援军本就军心动摇,一看明军压境,立刻溃不成军。 王保保骑马奔逃,一直逃到黄河边,结果连艘船都没有。他只能抱着一块木板跳河,衣衫尽湿、鞋子也冲走,狼狈不堪。 后面的追兵郭英一直追到百里之外,也没能将王保保抓回来。 沈儿峪之战,是明初最重要的一次西北会战。王保保精锐尽丧,北元主力大伤元气。明军在这场战斗中俘虏了郯王、文济王等千余人,缴获兵马无数。被围困四月之久的兰州也顺利解围,整个甘肃河西重归明廷控制。 这场大胜之后,朱元璋进一步加固西北边防,把沈儿峪一线设为军事重地。徐达和邓愈因此立功晋升,明军士气也空前高涨。 至于王保保,他逃到漠北后仍保着“太尉”虚衔,试图重整旗鼓。可惜兵马难聚,势力日衰。1375年,这位曾在太原突围、兰州围城、甘肃鏖战中叱咤风云的蒙古名将,终因积劳成疾病逝哈拉和林,结束了他起伏动荡的一生。 若不是徐达步步紧逼、朱元璋调度得当,王保保或许还真能搅动西北风云。但历史就是如此,赢者将青史留名,败者只能饮恨草原。

0 阅读:49

猜你喜欢

武某人

武某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