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74年初春,华国锋在中央一次小型会议上突然拍桌子,指着当年举报贺龙“

千浅挽星星 2025-11-19 19:03:33

[微风]1974年初春,华国锋在中央一次小型会议上突然拍桌子,指着当年举报贺龙“叛国通敌”的李仲公怒斥:他既不是军人也不是政敌,纯粹是个造谣的老骗子!说着就要严惩此人,周总理却放下茶杯:算了吧…… 1974年9月,北京西山的实验室里,专家对所谓“贺龙通敌的证据”展开鉴定,一连串的铁证戳穿了谎言:紫外线照射下,“罪证”信件的墨迹泛着幽蓝光泽,化学成分分析显示,墨水中含1950年代才出现的合成元素,根本不可能是民国时期的墨迹。 信纸对着强光能看到保定造纸厂的水印,而这批纸张1952年才生产,与信件声称的1927年背景完全不符;字迹经鉴定是比例失调的描摹,不符合当时的书写习惯,并非“亲笔”。 此外,搜查李仲公住处时,还发现了与“假信”材质相同的旧纸张,证实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伪造。 贺龙的真实经历与伪造的“罪证”形成鲜明对比,他曾参与南昌起义,在贵州毕节的大山里徒步三天三夜带兵作战,即便被隔离期间,也始终保持军人的自律,坚持锻炼,一生功绩有迹可循。 而李仲公从未当过兵,早年办过报、留过洋,曾担任蒋介石的秘书处长,建国后经周总理提名任参事,他编造的“汉口江汉关目击现场”,还存在1927年与1926年的时空错位,逻辑根本不成立。 当确凿的鉴定报告摆在会议桌上,华国锋十分愤怒,他核对过所有数据,认为必须严办李仲公,给历史一个交代。 但周总理考虑到,此时李仲公已重病在床,插着氧气管,生命垂危,严惩一个将死之人除了泄愤别无实际意义,反而可能干扰当时正在推进的更大范围平反工作,不如将其作为反面教员归档更具历史意义。 最终,贺龙的冤案得以昭雪,1975年他的追悼会召开,周总理亲自宣读悼词,骨灰被安放进八宝山革命公墓。 而李仲公在病房中孤独离世,无论他临终前如何感叹或辩解,都无法改变造假的事实,他的离世时间在档案中也仅留下模糊的记录。 【官方信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贺龙冤案平反始末》 (中国共产党新闻——贺龙大事年表 (1973年――1982年))

0 阅读:164

猜你喜欢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