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近年来的全球战略呈现出清晰的联动性,在东欧通过军事援助与金融制裁支持乌克兰,使俄罗斯陷入长期消耗,这种策略有效牵制了俄方力量,减缓了其在其他区域的行动能力,中东方面对以色列的持续支持则间接制约了伊朗,令其不得不将重心放在地区安全议题上。[谢谢] 当这两个关键区域形成牵制效应后,美国在印太地区的行动变得更为明确,军事上出现三个动向,关岛基地的强化体现第二岛链建设,菲律宾新增的军事存在完善第一岛链布局,等联盟机制则构建多边防务体系,经济领域2022年推出的《芯片与科学法案》明确限制高端芯片制造设备对华出口,同时推动供应链重组。 值得注意的是美方在舆论场的手法,通过将乌克兰局势定义为“反侵略”,将中东行动包装为“自卫权”,成功塑造了道义形象,这种叙事使其战略部署更具合法性,也增强了盟友体系的凝聚力。 面对这种多维压力,中国的应对呈现新特点,在资源领域去年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展示了关键矿产的反制能力,外交上推动沙特伊朗和解,有效拓展了中东外交空间,国内则持续通过大基金注资半导体产业,加速技术自主进程。 当前格局下,破局需要聚焦三个维度,首先是在欧美对乌援助出现疲劳的窗口期,推动国际关系再平衡,其次是把握全球南方国家追求战略自主的诉求,通过金砖机制等平台扩大合作,最后需要强化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创新优势。 这场长期竞争不仅考验各方实力储备,更考验战略定力,在确保核心利益的同时,如何通过制度型开放打破技术封锁,如何在维护安全与扩大开放间取得平衡,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看到这篇文章,感觉作者把美国的套路扒得挺透,这几年看下来,美国的手腕确实越来越清晰了,就是同时在东欧和中东点火,让俄罗斯和伊朗脱不开身,自己好集中精力在亚太对付中国。 “美国这招‘隔岸观火’玩了几十年,现在升级成‘精准放火’了,乌克兰和中东两头乱起来,它就能安心搞印太战略,不过现在大家都不是傻子,欧洲那边法德心里也打鼓,真当别人看不出来?” “看看美国军工企业股价涨成啥样了?冲突越长他们赚越多,欧洲能源价格一飞涨,美国液化天然气马上补缺,人家玩的是生意,根本不在乎乌克兰还是加沙老百姓的死活。” “一边喊着维护乌克兰主权,一边对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行动睁只眼闭只眼,这种‘驰名双标’连自己盟友都看不下去,更别说全球南方国家了,道德牌坊快立不住了。” “不能光跟着美国的节奏走,芯片突围,产业升级是关键,同时得扩大‘朋友圈’,促成沙特伊朗和解就是一步好棋,一带一路如果扎实推进,能打破围堵,比的是谁更能提供发展机遇。” “平台算法总推迎合我们观点的内容,看多了容易以为全世界都这么想,其实印度,东南亚,中东各有算盘,得多听不同声音,冷静分析别陷入自我论证的循环里。” 在你看来面对美国这种多线牵制,重点围堵的策略,中国最有效的反制措施应该优先放在哪个方面?是科技自主突破、深化“一带一路”合作,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高见! 信源:环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