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原本用来围海捕蟹、晾晒在渔村晒场的旧渔网,如今竟成了乌克兰战场上的“反无人机神器”?2025年11月11日,据英国《卫报》及乌克兰媒体报道,法国、瑞典、丹麦等欧洲多国正紧急向乌克兰输送旧渔网——法国已运送280公里长的旧渔网,瑞典和丹麦渔民则捐赠了数百吨,这些看似普通的网具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改变着前线防无人机作战的格局。 事情要从乌克兰战场上的无人机威胁说起。俄军频繁使用小型侦察、攻击无人机袭扰乌军阵地,传统防空武器成本高、拦截效率有限,尤其在保护行进中的车队、转移伤员或日常通行时,急需一种低成本、易部署的防护手段。这时,渔民们闲置的旧渔网进入了乌军视野:这种由尼龙或聚乙烯制成的网具韧性强、重量轻,展开后能形成数米高的“空中屏障”,当俄军无人机低空飞行时,螺旋桨极易被渔网缠绕,失去动力坠毁。乌军将这种用法比作“蜘蛛用网捕苍蝇”,简单却有效。 目前,乌克兰第93机械化旅已在顿涅茨克前线架设起用旧渔网制作的“反无人机隧道”——这些由渔网和金属支架构成的通道,高度足够让装甲车、卡车甚至民用车辆通行,顶部和两侧垂落的渔网能覆盖整个通道上空。旅发言人表示,渔网的优势在于“既结实又隐蔽”:肉眼难辨其与普通伪装网的区别,敌方无人机操作员难以锁定目标;即便被击中,更换部分网段也比维修防空设备更快捷。更关键的是,旧渔网几乎零成本,欧洲多国只需动员渔民捐赠或从仓库调拨即可,极大缓解了乌军物资压力。 这场“渔网援乌”的背后,是欧洲国家对乌支持的务实转向——从高价武器到“接地气”的战场解决方案。瑞典渔民协会负责人称,“我们的旧渔网本打算销毁或做堆肥,现在能帮乌军士兵多一分安全,比扔了强多了”;法国军方则透露,280公里渔网可覆盖顿巴斯多个关键运输线,相当于为乌军开辟了多条“空中安全走廊”。有军事分析指出,这种低技术反制手段可能会被更多国家复制,未来战场或许会出现更多“民间智慧”与军事需求结合的案例。 从渔村到战场,旧渔网的“华丽转身”不仅是一次物资援助,更折射出现代战争中“低成本对抗”的重要性。当高科技武器在战场上角力时,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用品,正以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前线人员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