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贝森特这回是真急了——刚与东方大国达成稀土协议框架,转头就甩出"感恩节前必须签约"的死线。视频会议里美方承诺不收100%关税,换来对方一年内不对关键稀土实施管制。可这位财长一边说着"相信他们会守约",一边又挥起报复大棒,活像菜市场里既想砍价又怕卖家掀摊的顾客。 这里有个反常识的点:美国稀土进口依赖度高达80%,却老摆出甲方的架子。2023年他们从加州芒廷帕斯矿挤出的稀土,产量刚够本土需求的15%。这就好比深圳华强北的组装厂非要跟台积电叫板,底气全来自仓库里那堆三年前的芯片库存。贝森特敢这么放狠话,其实是赌我们的产能过剩压力大于战略定力。 您是否想过,为什么偏偏卡在感恩节这个节点?华盛顿那帮人精打着算盘呢——年底财政拨款要国会批,中期选举债台高筑,他们急需一份能写进政绩报告的外交成果。但问题在于,稀土谈判不是快消品采购,而是涉及产业链安全(供应链韧性评估)的系统工程。去年内蒙古包头稀土园区光升级环保设备就投入20亿,这种沉没成本(经济学概念)哪是临时协议能撬动的? 更值得玩味的是协议里的"关键稀土"限定词。美方清单里故意模糊了镝钕等战略金属,试图用时间换空间。可现实是,他们F-35战机的永磁电机、"斯特瑞克"装甲车的激光瞄准系统,哪样离得开赣州矿山的高纯稀土?就像老广煲汤认准湛江鸡,有些原料根本找不到替代品。2024年莱纳斯公司在德州建的分离厂,现在连环保许可都没搞妥。 说到底这就是场胆小鬼博弈。贝森特团队在玩"预期管理"——通过制造紧迫感来测试对方底线。但咱们的稀土储备调控(资源安全阀值)早有预案,赣南那些战略储备库的储量,足够在全球断供情况下支撑全产业链运行三年以上。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去年用的钐钴磁体,早换成国产化替代方案了。 真正有意思的是协议外延:美方用关税豁免换出口稳定,本质上是想给本土稀土产业争取转型期。但密歇根州那些新建的磁材厂,技术路线还卡在专利墙里动弹不得。这就好比让小学生直接参加高考,题目都读不明白。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