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时代进入倒计时,中国必须警惕俄罗斯政策突变!若接班人倒向美国,中俄合作恐生变

未央细说 2025-11-17 16:15:07

普京时代进入倒计时,中国必须警惕俄罗斯政策突变!若接班人倒向美国,中俄合作恐生变,能源与外交利益都将受冲击!   普京执掌俄罗斯快四分之一个世纪了,中俄关系能走到今天这么近,根本上是因为双方利益绑在了一起。   这些年西方一直打压俄罗斯,乌克兰冲突后制裁更是变本加厉,从SWIFT国际支付系统的剔除,到海外资产的大规模冻结,从高端芯片的技术封锁,到能源出口的价格上限设置,俄罗斯经济一度面临崩溃边缘,但能稳住没垮掉,靠的就是果断转向东方,特别是跟中国的深度合作。   西方越是堵路,中俄合作的步子迈得越稳,原油天然气贸易采用本币结算比例已超过70%,粮食领域俄罗斯对华小麦出口量五年内增长3倍,矿产合作中俄罗斯向中国供应的镍、钴等关键矿产占中国进口量的20%以上,基础设施方面中俄共同修建的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稳步推进,科技创新领域两国联合研发的远程宽体客机CR929进入测试阶段,合作清单拉得比谁都长,这可不是简单的互相帮忙,是实打实的生存依托。   2024年咱们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都超过1.08亿吨了,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9.6%,俄罗斯早成了咱们第一大原油供应国,这些原油通过东西两条管道和海运源源不断输入,支撑着国内近五分之一的炼油产能。   天然气管道输气量也达到31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出口860万吨,合计占中国天然气进口总量的15%,北方多地冬季供暖的天然气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俄罗斯,这些数字背后是国内多少工厂的正常运转、多少家庭的温暖过冬?   可现在最让人揪心的就是接班人问题,最近俄罗斯智库列瓦达中心发布的接班人预测名单里,梅德韦杰夫以32%的支持率排第一,这位前总统曾多次访华,参与过多个中俄重大合作项目谈判,立场还算明确。   但排在第六的库德林就耐人寻味了,身为普京的经济顾问,却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要缓和与西方的经济关系”,甚至建议“以部分让步换取制裁放松”,这种时候说这话,心思到底打在哪门子算盘上?   如果普京的接班人真的是亲美的存在,对我们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先说能源这块的风险,咱们每年近五分之一的原油都从俄罗斯来,要是供应出了岔子,就算立刻加大从中东、中亚的进口,短期内也填补不了缺口,国际油价不得疯涨?国内化工、交通、物流这些行业成本就得往上飙,进而可能传导到终端消费品价格,这可是关乎经济命脉和民生稳定的大事。   更让人担心的是外交上的连锁反应,中俄在联合国安理会针对叙利亚问题、朝鲜半岛核问题等重大议题互相背书超过50次,在“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上,已经有18个合作项目落地,涉及金额超400亿美元,要是俄罗斯政策转向,这些合作项目不得停摆?中亚、北极等地区的安全格局不得重新洗牌?甚至可能影响上合组织的凝聚力,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想想都让人头疼。   不过话说回来,俄罗斯想彻底倒向美国也难,西方对俄的制裁可不是说撤就能撤的,目前欧盟对俄实施的12轮制裁涉及近1.2万个实体和个人,冻结的俄罗斯海外资产超过3000亿美元,美国更是把近2000家俄罗斯企业列入技术管制清单,这些哪一样是轻易能松口的?美国对俄罗斯的提防也刻在骨子里,北约东扩的步伐从未停止,就算换了接班人,美国能真把俄罗斯当成自己人?   再说俄罗斯经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早就扎了根,2024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500亿美元,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占俄罗斯外贸总额的22%,俄罗斯出口总额中近三分之一流向中国,其中能源出口的60%依赖中国市场,丢了这个市场,俄罗斯经济扛得住吗?能源出口要是不从东方走,难道还能指望欧洲突然回心转意?要知道欧洲现在对俄天然气进口量已从战前的40%降到不足9%,重建能源合作渠道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说到底,这种担忧不是杞人忧天,但也不用过度恐慌,中俄合作的根基是利益互补,是双方在国际格局中应对共同挑战的现实选择,不是某个人的个人意志能轻易动摇的。   可防人之心不可无,毕竟国际政治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咱们得提前布局,加快多元化能源进口渠道建设,比如深化与沙特、阿联酋的长期供油协议,扩大从巴西、圭亚那的原油进口规模,同时推进与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管道扩容工程;在经贸合作上也要多留后手,除了能源矿产,加大在农业、制造业、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纵深,不能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   同时也得跟俄罗斯的各个政治派系保持沟通,通过智库交流、企业互访等方式,让他们清楚跟中国合作的好处远大于倒向西方的诱惑。   你说这种局面下,俄罗斯真能轻易斩断跟中国的联系吗?咱们又该怎么提前布局应对可能的变数?评论区聊聊呗!

0 阅读:0
未央细说

未央细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