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日本华人发话:“现在中国若再战日本,撑不了14年”其实不是中国“能撑多久”,而是:今天的日本,还有“撑”的资格吗? 作为一个弹丸岛国,日本几乎所有关键资源都得仰仗进口,就像个没断奶的孩子,全靠外部“喂奶”才能维持运转。 先说说最核心的能源问题,这可是关乎国家生死的命脉,日本的石油进口依存度高达92%,其中70%来自中东地区,油轮得横跨印度洋、穿越马六甲海峡再驰骋太平洋,绕大半个地球才能把油运到本土,这条长达1.2万公里的运输线,沿途要经过多个地缘政治热点区域,随便哪个环节出点岔子,比如霍尔木兹海峡封锁、南海局势紧张,整个国家的能源供应就得断档。 更要命的是福岛核事故给日本能源结构带来的毁灭性打击,事故前日本30%的电力来自核电,事故后11座核电站被迫关停,仅剩3座勉强运行,直接让原本就依赖进口的能源需求暴涨24%。 这么多年过去,日本也没能摆脱这个困境,2024年LNG进口量同比增加18%,进口额突破400亿美元,比当年的军费预算还多出50亿,可就算砸钱,也买不来稳定的供应,去年冬天就因为寒潮导致LNG供应紧张,部分地区被迫实施限电措施。 能源之外,粮食安全更是底线中的底线,民以食为天,没饭吃谁还能稳住阵脚?日本总务省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粮食自给率仅为39%,创下历史新低,有评论人士就直言,随着2027年横滨世博会临近,4月份以后大米供应短缺会更严重,为了筹备这场盛会,日本政府征用了横滨市242公顷土地,其中就包括120公顷优质农田,这些土地原本是东京湾沿岸重要的水稻产区,征用后直接导致当地大米减产15%。 日本本来耕地面积就少,人均耕地不足0.04公顷,大米自给率刚过90%,这下更是雪上加霜,现在东京、大阪等大城市的超市里,袋装大米已经开始限购,每人家属最多买5公斤,货架上还贴着“库存紧张”的告示。 政府嘴上喊着“供应充足”,背地里却偷偷从泰国、越南紧急进口了10万吨大米,这底气早就虚得没影了,真要是到了紧张时刻,别说撑十四年,能不能撑到下一个丰收季都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再看看日本引以为傲的工业领域,剥开光鲜的外衣,里面全是经不起推敲的漏洞,就说稀土,日本制造精密仪器、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芯片都离不开这玩意儿,可自己国内一点稀土矿都没有,100%依赖进口,其中85%来自中国。 一旦供应链出现问题,丰田、本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就得停摆,索尼、松下的电子设备制造也得歇业。除了稀土,日本制造汽车和钢铁需要的铁矿石、制造电子设备需要的铜矿石,同样是百分之百依赖进口。 2024年日本铁矿石进口量达1.2亿吨,全部来自澳大利亚和巴西,铜矿石进口量450万吨,主要依赖智利和秘鲁,日本经产省去年发布的《战略资源储备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半导体材料库存仅够维持45天,铁矿石储备量也只够3个月使用。 历史早就证明了这一点,当年二战时,日本就是因为铁矿石供应被切断,钢铁产量暴跌60%,军工生产直接瘫痪,现在情况比那时候更糟,全球供应链稍微有点风吹草动,日本的工厂就得停工,去年红海危机导致航运成本上涨300%,就有23家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被迫临时停产,汽车出口量环比下降22%。 更讽刺的是,日本还在盲目搞军事扩张,2025财年防卫预算飙到8.7万亿日元,可这些钱买的装备大多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从美国采购的“战斧”导弹,交付时间一推再推,原本承诺2025年到位的100枚,现在只收到12枚;自主研发的F-2战斗机,因为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年产量不足10架。 更要命的是,日本的军事基地大多集中在琉球群岛和本州岛沿岸,这些地方距离中国近海最近处不足400公里,一旦有事,根本没有战略纵深可言,反观中国,不仅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充足的资源储备,石油战略储备量够维持180天,粮食自给率稳定在85%以上,稀土、铁矿石等关键矿产也建立了多元化供应体系。 说到底,日本就是个表面光鲜、内里空虚的纸老虎,看似军事、经济都挺厉害,可关键命脉全被别人捏在手里,真要到了动真格的时候,不用真刀真枪开打,只要切断能源、粮食和工业原料的供应线,日本就得乖乖认输。 那位日本华人还在幻想撑十四年,怕是没搞清楚现在的形势,中国早就不是当年那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了,现在的中国有充足的资源、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国防力量,根本不怕任何挑战,而日本呢,早就没了“撑”的资格,能维持现状就不错了。 你说日本这几条致命软肋,真能扛过首轮冲击吗?评论区聊聊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