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德国《图片报》军事评论员尤利安·雷普克表示,若乌克兰政府或西方伙伴不改变战略立场,俄罗斯将逐步赢得这场战争。 这句话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当前战场形势、政治态势和西方援助节奏等多方面情况做出的判断。 过去两年多的战局已经从闪电战演变成了消耗战,如今谁能坚持到最后,已经不是靠口号或情绪能决定的。 尤利安·雷普克这个人并不是头一次在公开场合对乌克兰的处境发出警告,他的观点有时甚至被乌克兰方面认为太悲观,但这次不同,他的焦点放在了西方援助的战略层面,而不是纯粹的战术问题。 乌克兰军队从炮弹短缺到防空系统更新不及时,这些细节上的“掉链子”正在一点点影响前线的局势。 乌克兰方面其实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最近不断呼吁北约国家加快援助节奏,尤其是冬季来临之前,但问题是,西方国家本身也面临经济和政治上的压力。 比如美国明年的选举已经让对乌政策变得越来越“党派化”,援乌资金在国内国会的争议声中迟迟无法落地,而欧洲方面,德国和法国的军工产能又远远赶不上乌克兰消耗的速度。 结果就是,乌克兰在面对装备精良、后勤稳定的俄军时,一边打仗一边等物资,节奏被完全打乱。 更复杂的是,乌克兰政府在战略方向上还没找到一条明确的新路径,去年反攻赫尔松和扎波罗热一度给外界带来很大希望,但进入今年以后,战线推进缓慢,反攻成果有限,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反复拉锯。 尤利安·雷普克认为,乌克兰不能再继续把所有筹码都压在“靠外力反攻成功”这样的思路上,而应该更加灵活地调整战略,包括如何稳固现有控制区、如何在外交层面争取更多实际支持,而不是光靠表达立场。 从俄罗斯方面来看,他们的打法其实已经很清楚了,不再追求快速推进,而是通过不断消耗、稳步推进,在关键节点上打掉乌军的防守能力。 比如在红军城方向的推进,以及对哈尔科夫周边不断施加压力,都是典型的“蚕食式”打法,这种方式虽然不会制造出惊天动地的胜利,但却非常实用。 俄罗斯现在不急着打下基辅,也不急着拿下全境,而是想把乌克兰变成一个无法独立运转的国家,让它在地缘政治中失去作用。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西方国家还像过去那样,把援助当作政治表态,而不是实打实的战略投入,那战争的天平迟早会向俄罗斯倾斜。 尤其是当前乌军的士气也开始受到连续拉锯战的影响,再加上国内经济压力,乌克兰政府必须尽快做出调整,否则前线将越来越难以维持。 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支持,原本是在道义和安全之间寻求平衡,但现在这个平衡已经越来越难维持。 一方面要考虑国内选民的经济感受,另一方面又不想在地缘博弈中让俄罗斯占上风,结果就是,援助成了“拖延式”的,一点点给,但不敢给太多。 尤利安指出,这种“犹豫派”的策略,实际上对前线伤害最大,因为战争不是等着看谁更有耐心,而是比谁先撑不住。 尤利安·雷普克的这番分析,虽然语气冷静,但传达的信息却非常清晰:西方不能再拖,乌克兰不能再等,如果不在近期作出调整,俄罗斯将通过稳步推进和地缘压制,逐步赢下这场原本就不对称的战争。 战争从来不是靠激情取胜的,尤其是在这样的长期消耗战中,谁能保持资源供给、战略清晰和政治稳定,谁就能笑到最后。 参考资料:鲁中晨报《俄乌突发!乌外交部:至少在年底前不会与俄方进行和平谈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