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申家这步棋,太绝了。 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降维打击”。 谁能想到,

扬扬妈妈 2025-11-17 14:54:37

不得不说,申家这步棋,太绝了。 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降维打击”。 谁能想到,清末晋商圈子里杀得头破血流的茶叶贸易,会被申家一句话改写游戏规则! 当时祁县乔家、太谷曹家垄断了南茶北运的传统商道,从福建武夷山到蒙古恰克图,沿途关卡盘剥、劫匪出没,一斤茶叶的运输成本能占到售价的六成,可他们仗着先发优势,死活不肯让价,还联手打压后起之秀。 申家掌柜申世昌才32岁,刚接手家族生意没两年,看着账本上的亏损单,拍着桌子说了句“别人走阳关道,咱们走独木桥”,这话说得轻巧,背后却是赌上全族资产的魄力! 要知道当时申家的茶叶生意才刚起步,家底还不及乔家的零头,所有人都以为他是疯了,连自家二掌柜都劝“咱们跟着乔家喝汤就行,别瞎折腾”,可申世昌直接把二掌柜的辞呈扔回去:“做生意哪有只喝汤不吃肉的道理?” 申家的第一步棋,就把对手逼到了绝境! 别人都盯着从山西到蒙古的传统商道,他却带着三个伙计,骑着骆驼花了三个月,硬生生探出了一条“张库大道”——从张家口出发,穿越蒙古草原直达俄罗斯恰克图,比传统商道近了整整六百里! 更狠的是,他跟蒙古王爷达成协议,用茶叶换马匹,不仅免了沿途关卡的赋税,还让王爷派骑兵护送驼队,劫匪见了都得绕着走! 这一下,运输成本直接砍了一半,之前乔家卖一两银子一斤的武夷岩茶,申家卖七钱银子还能赚三成,市场瞬间被搅乱,蒙古商号纷纷转头跟申家合作,乔家的驼队刚出发,就被客户退了一半订单,气得乔家大掌柜摔了茶碗! 关键在于,申家根本不满足于“低价抢市场”,反手又出了第二招,直接拿捏了行业命脉! 他们在武夷山建了自己的茶厂,一改传统的散茶包装,发明了“紧压茶砖”——把茶叶蒸熟后压成砖头大小,不仅防潮防蛀,还能像铜钱一样当硬通货用,蒙古牧民拿一块茶砖就能换一只羊,比散茶方便太多! 更绝的是,申家在茶砖上刻上自家字号和生产日期,相当于给茶叶做了“身份证”,牧民一看是申家的茶砖,根本不砍价,直接成交。 乔家、曹家急着跟风做茶砖,可没有茶厂,只能从茶农手里收散茶再加工,成本比申家高了两成,做出来的茶砖还容易开裂,根本没人买,这波操作直接让申家从“价格屠夫”变成了“行业标准制定者”! 你们有没有发现申家最狠的地方? 他们居然把“敌人”变成了“合作伙伴”! 传统晋商都是单打独斗,申家却提出“联号经营”,把沿途的客栈、当铺、票号都拉进来,驼队到了客栈能免费补给,客户用申家的茶砖能在当铺抵押,票号还能给茶农提供贷款,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张家口的李家客栈之前一直靠乔家驼队赚钱,申家找上门说“跟着我们干,利润分你三成,还不用担风险”,李家掌柜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毕竟乔家只给一成租金,申家的条件实在太诱人。 短短三年,申家的联号就有了128家,从武夷山到恰克图,沿途全是申家的“自己人”,乔家想找个歇脚的地方都难,这哪是做生意,分明是在织一张大网! 这里必须扒三个专业知识点,看懂了才知道申家的格局有多高! 第一个是“商道创新的核心逻辑”,传统商道依赖既得利益集团,申家开辟新商道,本质是通过“降本增效”打破垄断,这放在今天就是“蓝海战略”的雏形。 第二个是“产品标准化的商业价值”,申家的紧压茶砖不仅解决了运输储存问题,还建立了品牌信任,这比单纯降价更能长久,就像现在的品牌商品比散装货更受欢迎。 第三个是“产业链整合的威力”,申家整合了种植、加工、运输、销售、金融等各个环节,形成了“闭环生态”,让对手根本没发模仿,这也是晋商能纵横数百年的关键。 有意思的是,申家的成功还藏着一个细节! 申世昌每次跟蒙古王爷、商号掌柜谈判,都带着自家酿的汾酒,酒桌上不谈生意,只聊风土人情,等喝到尽兴了,生意自然水到渠成。 有一次跟俄罗斯商号谈判,对方故意压价,申世昌二话不说,让人抬出一口锅,现场煮茶砖、烤羊肉,跟对方边吃边聊,最后对方掌柜拍着他的肩膀说“申老板够意思,价格就按你说的来”。 这哪是谈判,分明是用真诚打动对方,比起乔家的“高高在上”,申家的“以情动人”反而更能凝聚人心,这大概就是“生意做到最后,拼的都是人品”! 乔家、曹家到最后都没明白,他们输的不是资金和渠道,是思维和格局。 他们抱着传统商道不肯放手,以为靠垄断就能高枕无忧,却忘了市场永远在变,消费者永远会选择性价比更高、更方便的产品。 申家的“降维打击”,本质是用创新打破了旧有的游戏规则,用格局整合了所有能整合的资源,这比任何价格战都更致命。 真正的商业高手,从来不是在同一个维度里跟对手死磕,而是跳出圈子,找到对手看不到的机会。 申家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做人,墨守成规只能被淘汰,敢于创新、善于整合资源,才能实现真正的“降维打击”。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30
扬扬妈妈

扬扬妈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