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风向全变了,日本旅游业的黑天鹅事件开始了。中国外交部和驻日使领馆发布了重磅提醒,措辞极其严厉,建议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各大航空公司迅速跟进,宣布为已购票的旅客提供「免费退改签」。 到底怎么了? 因为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近期在台湾问题上的错误言论,导致中日人员交流的氛围严重恶化,日本已经不是一个适合中国人的旅游目的地。 这次的升级,标志着过去几十年中日之间「政冷经热」的旧有模式,要被打破了。那个可以一边挑衅中国核心利益,一边赚取中国市场巨额红利的时代,已经结束。 日本的旅游业,有多依赖中国? 2024年,是日本旅游业创纪录的一年。根据日本观光厅的数据,全年外国游客的总消费额,历史性地突破了8万亿日元。其中,中国大陆游客贡献了1.7万亿日元,占了总额的21.3%,稳居第一。 我们不仅花钱最多,人也去得最多。2024年全年,有700万中国大陆游客前往日本。 进入2025年,这个势头更猛。由于日元持续贬值,中国游客赴日热情高涨。就在今年8月,单这一个月份,赴日的中国游客就超过了101万人。 根据2024年的数据,中国游客人均消费约1.3万人民币。其中最大的一块,是购物,人均花费高达765美元(约5600人民币)。 所以,如果我们避免前往日本,对日本的旅游业肯定是有冲击的,相当于五分之一的客源,立刻就断了。 日本那些严重依赖中国游客的地区和行业,比如药妆店、高端零售、酒店和特色餐饮,将第一个感受到寒冬。 从更深层次来看,在商业上,我们正在告别「政冷经热」。 在过去,日本一些政治人物可以「口不择言」,而日本企业,如丰田、松下、优衣库、小松等,则继续在中国市场深耕,赚得盆满钵满。政治和经济,似乎是两条平行线。 但是这一次,他们触碰了我们的底线。 那些在中国有庞大供应链(日本有1400多种商品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和巨大消费市场(如优衣库、丰田、索尼)的日本大企业,会感到焦虑。 中国市场不是一个「自动提款机」。企业在中国获得的利益,与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是捆绑在一起的。 日本企业界如果还想继续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那么他们就有责任,去约束自己国内那些破坏中日关系的极端政治力量。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是利好中国国内的文旅行业。去年1.7万亿日元(超过800亿人民币)的巨大消费力,被中国人花在了日本,现在这样的消费能力,可以回流到国内了。 我们的长白山、阿勒泰,一样能提供比北海道更极致的滑雪体验和服务,我们的杭州、苏州、景德镇,也一样能提供比京都更具「新中式」美学的度假空间。 未来中国文旅市场的潜力非常巨大。 所以这一次的反制,一方面在告诉日本,不要误判中国的决心。另一方面也在告诉我们自己,真正的商业机会,不在别处,就在我们如何服务好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墨鱼蛏子
恐怕影响有限,目前赴日团队游暂停可控,据统计今年团队游只占11%且平均花费不高,影响并不算太大。
柏拉图
断交得了,